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刘士远:一线医生对AI产品使用已经常态化

刘士远在大会中举例说到上海长征医院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点击率。“从2017年48%逐渐提升到2019年超过70%,这几个月也稳定到81-86%的区间,说明一线医生对于人工智能产品已经是常态化使用。当然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有突然下探,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正常情况下从2018年开始点击率就比较稳定。”

以AI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医学被看作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医学影像是AI在医学领域的最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7月10日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场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产品,尤其是肺结节的产品在临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使用,医生对它是比较信赖或者是依赖的。”

文章作者

    吕进玉

刘士远从多方面解释了他对这一行业正健康发展的判断。他指出,一方面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公司依然是人工智能圈以及资金圈的宠儿。其次,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产品正在逐渐丰富,更加接近临床使用场景。接着,行业内已有两家公司已经拿到了CFDA的三类注册证,大多数公司都拿到了二类注册证,有少类公司拿到了欧洲的CE以及美国的FDA证。最重要的是,医院、医疗机构、医生正在以积极的态度拥抱AI或是对AI充满着期待。各个公司已在积极的探索商业环节的落地形式。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据了解,人工智能从2016年兴起时,影响医疗行业对该技术是助手还是威胁曾展开激烈的争论,到了2017年,已经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医生的帮手,可以赋能提效;2018年更多希望人工智能可以解放医生,尤其是将影像科医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实现病人的人为关怀。至2019年,业内人员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愈发理智,一方面希望它能解决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它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

此外,他还从研究的数据中分析道,人工智能可以看到一些医生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比如说六毫米以下的小结节或是5毫米以下的毛玻璃结节,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所有的结节有能很好的覆盖,提高了检出率,减少了漏诊和医疗风险。

刘士远十分关注作为全球医学影像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风向标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他分析了近几年该年会的主题以及年会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从最初的怀疑到崇敬,到现在比较理智的对待它,这么一个比较正常的发展历程。” 刘士远表示。

刘士远指出:“今年很欣喜的看到安德医智的脑肿瘤MR模型和深圳KR、CTA的冠脉的FRFR模型,获得了AMPI的三类注册证。AI的产品,尤其是肺结节的产品在好多医院已经开始安装使用。

不过他也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在产品层面还需要突破单一病种模型的限制,能够符合临床使用的场景,有多任务有效模型的产出,才能够符合未来的临床工作的需求。此外,配合着产品的检测,检测库也是需要能够有相应的国家部位和行业协会来建更大规模的,可以挖掘的数据库用于AI模型的检测。在监管层面应该对AI产品进行定义和分级,比如说图像重建、流程改造、疾病诊断应该分级有所不同,监管应该也有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