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方汇富阚治东:创投业已出现萎缩,呼吁大力扶持发展创投行业

  东方汇富创始合伙人 阚治东

  大家熟知阚治东,起初是因为他叱咤风云的股市人生,在他的第一本自传《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中,既自述了其在股市中的沉浮,也展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大家再次认识阚治东,是因为他出现在中国创投市场中,其近期发布的新书《创投家笔记》详细地收录了他创投20年生涯中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揭开了创投行业的投资秘密。走完2019,迈进2020,阚治东的创投人生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对于创投,阚治东有了跟证券市场一样深刻的体悟。在阚治东新书发布之际,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有幸专访了他本人。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疫情之下,许多资产出现了危机,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并购的好时机,您如何看待此时的并购机会,并购作为机构退出的其中一个渠道,是否正在升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性大于过去的每一次疫情和金融危机”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您在创投行业的这20年里,也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机,相对于此次疫情危机,您认为哪个对创投业的影响更大?行业在遇到这些危机时是怎么应对的?

  阚治东:不容置疑,今年的疫情肯定比03年的“非典”疫情严重。当年我还在南方证券工作,也是经历了整个“非典”疫情过程。我记得是2003年2月份,过了春节回到公司上班,我们当时医务室的医生同事跑到我办公室,悄悄地和我说,深圳发现一种怪病,已经死了几十号人了,他说,“阚总,这个药(保健品)你要天天服用,可以增强免疫力。”那时我以为是谣传,没当回事,直到后来国家公布了疫情。当时深圳还比较重视,好多饭店都停业了,但是北京上海都没怎么重视,直到我去香港参加京华山一的董事会,才觉得震惊。所有香港同事都戴着口罩,董事会上就我和台湾威京集团的沈庆京主席没戴口罩。后来我们又从香港到北京参加南方证券北京分公司的会议,北京也闹的很厉害了,小汤山医院也是那时候听说的。那段时间我也是一直在深圳和上海往返,上海开始好像没什么反应,直到后来家里人告诉我说现在回上海要隔离2个星期,我听完以后就想那我也不回去折腾了。

  尽管“非典”那时候闹得很严重,但是整个疫情时间短,而且那次疾控措施也没有这次“新冠”严厉。那时候也有些小地方自觉封路封村,但是没有政府强制封城这种措施。虽然“非典”的时候航班也停运过,但班次有限,而且时间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发现乘客没有乘务人员多。而这次,停工停课停运,情况确实严重得多。

  阚治东:科创板推出以后,我曾经在我的《创投家笔记》中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肯定也看好科创板,同样也看好过去的创业板,因为这都是我们这个行业主要的退出渠道。我们这个行业主要依靠资本市场退出,没有它们的发展就没有我们行业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对科创板、创业板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也希望上海的科创板能够保持现在好的发展势头,也希望深圳的创业板能够继续发展。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方案也出台并且获批了,其中值得一提的要点: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10%调为20%的规则,似乎加大了投资风险,这是投资者要重视的。我相信整个创业投资行业都期待创业板的改革能取得成功。

  第二,中国政府为帮助恢复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拉动内需,做内循环等促进经济发展,我相信会取得成效的。一直以来我对我国政府应对各种大灾大难做出的调控措施,还是信任的。

  “募资难是常态,创投行业已出现萎缩”

  阚治东:创投业的募资难是个长期问题。从有创投业开始,就始终存在募资难的问题。我在我的《创投家笔记》中也提到过,很多人认为,大旗杆一竖,资金就滚滚而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笔记中也写到过两次我募资失败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各个方面对我们这个行业的认识不完全统一,重视的是各级政府,他们可能有地方发展的压力,但是其他方面都不够重视。特别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快,也可以说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也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但是现在有人刻意把这种负面的东西放大了,把我们这个行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对科技的发展、对实业的帮助弱化了,不少媒体报道、某些法院判例,是站在不利于我们行业这边的。所以这些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希望管理层、业内人员、媒体们等方方面面都能引起重视。

  “对创业板注册制寄予期望 疫情下并购退出是良机”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募资不畅,传导至创业企业,使其融资受阻,您认为,今年的创业生态会怎样?国家目前也出台了创业贷款的支持政策,可见国家依然稳就业、支持创业,但疫情是否会让创新创业出现萎缩?

  阚治东:融资渠道不畅,会根本上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如果说我们的行业还在持续发展,我不太相信,实际上我觉得这几年这个行业正在萎缩,已经看不到前二十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大家都是萎靡不振,好多大的创投机构甚至也是官司缠身,疲惫不堪。所以,我觉得不光要支持创业,还要支持创业投资行业,要树立起创业投资行业的信心。事在人为,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从事创业投资的人,没有人想故意违反国家规定,想故意动什么歪脑筋,就像东方汇富,我还管事的时候,因为非法集资的概念和私募的募资形式一直有争议,也比较模糊,所以我一直坚持强调两条红线不能碰:一个是不要超过规定的股东/合伙人人数;一个是不能承诺固定回报。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有观点认为,当下经济形势会让资产估值下调,相比国外来说,国内的创业项目一直有被诟病估值虚高,您认为如今会否进行修正?

  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国内经济学家发表的一些内部会议报告,有些人也很悲观,但我相信这次疫情对中国的经济打击,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是暂时的。因为我看到了几点:第一,这次“新冠”疫情我认为是可控的。从疫情高发开始算起,我们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最近全国的新增病例都很少,其中还包括境外输入的,就连我们的重灾区武汉,医院病人都已经清零了。我觉得中国政府当时断然的措施,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武汉刚封城的时候,我也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至于要封城?但是看了国外那些国家,像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再看到纽约,今天再看到俄罗斯的情况,深刻感觉到当时我国封城的必要性。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证券业一直有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同样的,创业投资其实是从海外的风险投资翻译过来的,风险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为,不可能所有项目都取得成功,总有失败的时候,只不过是经过我们的努力,争取让失败的项目少一点,这同样也是投资人看我们这个行业正确的角度。但是现在有些人把我们的失败案例放大,极少甚至从不宣传我们投资成功的案例,然后不理性的投资人就会找管理人的问题,哪怕整个基金或者项目都还在正常运作的状态,他们也要不分黑白的问责,现在这个现象屡见不鲜。创业投资本就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是否有这个能力和担当去承受这份不确定性,投资人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考虑清楚,同时也提醒同业者在选择投资人时对他们告知清楚。

  我还记得之前一些创新型基金产品火的时候,像互联网金融、P2P、二级市场私募基金等,我希望我的团队不要碰,因为我觉得不稳妥,像互联网金融,我总觉得在法律概念上有模糊的地方,容易被攻击,果然,噼里啪啦倒了好多,当然像互联网金融、P2P这种产品该不该存在,我也从来没有否定过它们,只是感觉它们可能出问题。那为什么不要碰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私募基金?我个人认为这方面我们没有专家。过去证券公司很多做代客理财的,类似这种二级市场基金,他们在这上面吃了很多亏,当年我们这帮行业出来的都没把握,我们去做这个事干啥呢?

  今天说我们这个行业的未来,首先,现在这些业内的“自己人”要坚持,不忘初衷,其次,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做到管理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我们这个行业的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行业的募资情况从去年以来越发严峻,叠加此次疫情蔓延至全球,连海外资金投资意愿都开始放缓,您预计今年及未来两年,创投业的募资方面会有怎样的格局?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好的资产和项目越来越少,业内出手越发谨慎,特别在疫情之下,有些机构由于募资不畅,好项目也不多,干脆就不出手转做投后服务,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投资形势?

  说到影响,其实我们这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因为我们和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其他各个产业(实业)都是关联着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和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者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比较,我觉得这次疫情对我们国内或者世界经济的影响都要更严重。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下降了6.8%,这是我国40年来第一次,全球经济更是不可避免地遭受更大影响。

  有人说,这次疫情可能会造成整个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期,萧条程度相当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据说当时股市市值掉了40%,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阚治东:这个行业里,大家不是都干一个活,有的做募资,有的做投资,还有的做投后。其实在国外,很多创投公司就像我们的券商一样,分综合类和专营类,属于综合类的券商,股票发行、股票买卖、公募基金等都做,还能做资产投资。创投公司没有分类,基本上都是综合类,包揽募、投、管、退。其实,专业分工只做其中的一环说不定可以做的更精更好。

  “投资不畅转投后不可维持,根本在于大力发展创投业”

  第三,我国本身还是发展中国家,往往在这个时候,外部不需要,我们可以做发展内部的事。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各种大型基建工程都陆续开工。我记得我们的高速公路得到大力建设的时期大概就是亚洲金融风暴那会儿,同样我们的高铁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外部没需求,那我们就自己集中精力搞高铁。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变通出一个重大转机,把自己其他薄弱的地方发展起来。所以我相信,中国这次也同样能够跨过这个坎儿。

  由综合类转到专门类,这个现象也很正常。但是由于募资来源缺乏而被动转做投后,就有问题了。而且转做投后,基金管理费和已投项目顾问费变成主要收入来源,这样的收入是有限且不稳定的,很多公司也都面临财务问题即管理费枯竭,公司难以维持下去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创投行业。当然,经过这一轮大浪淘金之后,我相信留下的都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大家不可能再像前两年那样,大学一毕业就盲目拉个团队来干这行业,因为做这个行业确实不容易,而这样的反向选择,对我们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不是坏事。

  阚治东:我们和国外的估值体系不可能同一,国与国之间,哪怕我们国内各个地区之间,也不可能同一的。同样类型的甚至同样财务指标的项目,在北上广深,它的估值可能比它在西部和东北部那边高。这中间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大家对它价值的判断。

  我国项目的估值高,跟它所在的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是有关联的。我们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的时候,大家投资项目的估值就会在30倍左右或者以下,我们市场的市盈率在20倍的时候,那大家当然也会从20倍考虑项目,这个方面每个国家地区都一样。

  那么市盈率的高与低又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我曾经多次说过,像80年代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都在40倍左右,当时被认为是全球市盈率最高的资本市场,当年日本人这样解释,我们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快了大家对市场的评价和预期就会高。所以今天这个问题实际就是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未来的预期到底如何?从我的角度,我相信我们经济的发展速度会恢复到5%以上的。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去年通过科创板,国内创投机构实现了不错的退出率,注册制也在科创板试水,另外针对创业投资的减持新规也做了进一步细化,这些来自制度改革方面的利好消息,是否预示着创投业迎来一个最好的退出时代?

  当然,今年的疫情对资本市场肯定有影响,美国两周之内出现四次熔断,A股市场也从3000多点跌到了现在的2800,虽然影响大,但我觉得国内的表现还算平稳。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对资本市场寄于太高的期望,只期望它挺住。等疫情结束后,期待资本市场的振新。

  当然,这两年的募资难和以往的募资难可能不太一样。这两年大家都体会到,募资难就难在大家对这个行业到底怎么看。这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行业,还是一个如同鸡肋作用不大但又弃之可惜的行业?

  阚治东:我赞同这种观点。现在这个时期,我与民营企业家们打的交道尽管不多,但我清楚大部分中小民企都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可以说都是愁眉苦脸的。本来面临复工复业,企业运营需要资金,而外部产品销售又在减少,特别是那些做外贸的企业,其实实体没有一个行业能幸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行业真的能够募集到资金,现在通过并购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定要好好看项目,不要过度以大博大,还是要多注意一些小的好苗子,如能做到以小博大那就是皆大欢喜了。

  我始终认为创投行业是中国必需的,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要发展风险投资,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此努力了二十年的根本性原因。我也相信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希望我们业内的同事还是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为推动这行业健康规范的发展做出我们的努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