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抱着“火药桶”?25个外贸城市工资下降,央行、银保监会表态

转眼2020进度条已过一半,梳理上半年的跌宕起伏,楼市复苏势头之强劲,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期。

在深圳,1191人抢5套房,中签率0.42%,即便认筹被叫停后,购房者还蹲在售楼部前的花坛迟迟不愿离去。

7月10日,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6月的上海,又一超高总价豪宅项目开盘即告售罄,单套房源总价860万元起,最高超过6000万元,仍未能阻挡购房者抢房热情。

在苏州,上个月成交新房12409套,成交面积148万平方米,环增132.94%,同比上升108.59%,上半年总成交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38%。

中指院的报告显示,在数据采样的100个城市中,有多达77个城市价格上涨,房价下跌城市只有23个。

数据显示,这25个城市在上半年月均招聘岗位总量稳步回升至48.5万个,较2019年月均招聘岗位总量仍下降17%,整体跌幅仅略高于全国15%的平均降幅。

笔者认为,楼市延续“量价齐升”的可能性非常低。

原因有二。

然而,正是这些房地产热度极速攀升的城市,反倒出现了工资收入下滑的现象。

1,今年的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房地产持续走强。

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针对全国80余所高校大学生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愿意接受过渡性工作,33.98%的大学生表示“说不准”,只有6.75%的大学生拒绝接受过渡性工作。

874万人找工作的年头,并不乐观。

按照《财经》杂志在7月初的报道统计,今年有2.33亿岗位面临挑战,困局或将持续2年。

显然,央行的意思是:涌入楼市的资金会越来越少,不要指望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房价反弹。

对楼市来说,形势更加严峻。

易居研究院7月13日发布报告指出:25个高外贸依赖度城市收入下滑。

报告从全国286个地级市中筛选出25个高外贸依赖度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四省皆有多城入围,浙江省入围城市最多,包括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和金华在内的7城入围,占比近三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滑幅度居前三,分别下降35.3%、17.8%、17.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高外贸依存度城市中,居民薪资收入整体偏低,月薪1万以下低薪岗占比超9成,2万以上高薪岗占比则不足2%。

文章开头提到,今年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城市上涨压力较大,部分城市如深圳、杭州还出现了“抢房潮”。

实际上,楼市下面埋着的“火药桶”并没有消失。

不管是25个外贸城市收入降低的现状,还是央行、银保监会对楼市的“敲打”,都意味着目前的楼市坐在了“火药桶”上。

发布会上,人民日报记者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年上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请问该如何看待这一情况?特别是这一情况是否存在着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的预期?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的回答是:早些年大家都很关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这些年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无独有偶,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7月11日答记者问时,介绍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并明确指出,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

2,央行、银保监会连续点名楼市。

这个表态更加严厉,直接给楼市定性为“资产泡沫”,显示出高层遏制楼市投机氛围的决心,在央行、银保监会的反复重申表态之下,房价走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表面上看,各个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一路上行,风光无比,部分城市如深圳、杭州甚至热到了发烫的地步。

这么强的市场,会不会延续到下半年?楼市的“小阳春”,会不会演变成“炎炎盛夏”?

收入一旦步入下降通道,房地产自然没有持续走强的基础。

高企的居民杠杆率,急需输血的实体经济,各行业依然在复工复产的道路上,“房住不炒”的基调没有任何改变,这种形势下,如果个别城市还在“冒头”,就可能会引发调控祭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