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有望扩容的省会城市,一旦成功,经济将超成都排名全国第7

如今说到城市群,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因为它早已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合作模式,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熟悉才是怪事!目前,我国共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而这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如果说到最大的城市群,不管是面积、人口,还是经济体量,当然是非长三角城市群莫属了。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目前有一主三副四大中心城市;这4个中心城市,目前已经有3个成功实现了扩容,有的甚至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让人惊叹!而第四个中心城市是谁?它会不会扩容呢?

上海。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中心(没有与之并列的中心城市),也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承担着经济发动机的功能。关于上海的扩容,可能大部分人并不是清楚的,其实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面积还只有几百平方公里;而从1958年开始,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原来江苏省松江专区的9个县先后被划入上海市,上海市的面积也因此增加了约6000平方公里,于是才有了今天上海的版图面积。而在近20年内,其实上海也变相的实现了扩容,那就是浙江舟山的嵊泗县,2005年上海开始在嵊泗县建设洋山港,目前嵊泗县名义上属于浙江,实际上已经属于上海管辖,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扩容方法。

合肥。合肥,安徽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之一,说到合肥的扩容,知道的人就太多了,毕竟10年前的“三分巢湖”可以说是路人皆知,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相比其他老牌省会城市,合肥的底子确实有点单薄,为了增强合肥的经济和发展空间,同时扩大它在安徽省内的辐射影响力;于是在2010年出现了合肥、芜湖和铜陵“三分巢湖”的特大区划调整,而原来地级巢湖市的居巢区和庐江县被划入合肥,使合肥的面积增加4000多平方公里,达到了如今的11445平方公里。从此,合肥开启了它的逆袭之路!

至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四个中心城市中,上海、杭州和合肥均已实现了扩容的目标,唯有江苏省会城市南京依旧没有变化;但是关于南京扩容的消息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始终是专家、学者以及老百姓们关注的焦点。而随着近十年,合肥、成都、济南以及长春的成功扩容,南京和武汉的扩容已经成为目前大家公认可能性最高的2个城市;而一旦南京扩容,周边哪些地方有望被划入南京呢?

而第二个可能划入南京市的地方,不是扬州或者常州,而是安徽省的天长市。天长市,为安徽省的县级市,由滁州市代管,面积为1770平方公里,19年常住人口62万多人,19年GDP为524亿。天长市为什么会被划入南京呢?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天长市就犹如一个拳头硬生生塞进了江苏,将南京和淮安隔绝开来,不仅显得非常突兀,而且也不利于江苏的城市统筹规划和经济发展。而将天长市划入南京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利于江苏省全局的统筹规划和经济发展,是优化行政区划的客户需求。

如果南京扩容,首先可能划入的无疑是旁边的小弟镇江了。为什么镇江最有可能划入南京呢?首先镇江是离南京最近的城市,将镇江划入南京,有利于行政区划面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管理和统筹规划。其次,镇江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城市,面积仅有3847平方公里,和一个大一点的县市差不多;将镇江划入南京,不仅可以扩大南京的面积和发展空间,还可以达到精简行政资源,提升办事效率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委员们一再建议将镇江划入南京的原因所在,因此南京一旦扩容,最有可能划入南京的必然是镇江市。

杭州。杭州,浙江省的省会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关于杭州的扩容,知道的人应该也不是很多。虽然目前杭州的面积高达1.6万平方公里,但是在解放初,它的面积不过才1000多平方公里,和一般的县差不多。而到了1958至1963年的5年时间内,杭州进行了疯狂扩容,周边的萧山、桐庐、临安、建德、富阳和淳安等6个县纷纷被划入杭州,让杭州的面积增加了约1.5万平方;正是经过这次大扩容,才有了如今杭州16853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城市。

那么南京扩容有一些什么好处呢?南京一旦成功扩容,将镇江和天长划入其中,那么南京的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公里,和合肥差不多,但是仍然小于杭州;而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850万,加入镇江和天长的人口够,总常住人口将达到1232万,超过中部武汉;如果按照19年的GDP来计算,则南京的GDP将达到18681亿,让南京真正进入全国十大经济城市行列,将超过成都,排名全国第7。这样,南京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经济实力,都会大大增强,将真正有实力和成都、武汉等国家中心城市一决高下了。

其次,南京成功扩容,有利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南京争取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扩容后,不仅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而且将和江苏泰州、淮安等地直接接壤,这样有利于扩大南京对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南京省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及加强对安徽滁州等地的辐射影响力,有利于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以及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