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对不起,让河北有压力了,我不做长三角的配角

安徽:对不起,让河北有压力了,我不做长三角的配角!一种观点认为,珠三角之于粤北,长三角之于安徽,京津冀之于河北,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需要“腹地”的同等待遇……

安徽

安徽

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这三组“同志”中,作为共和国门面省的河北,在前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来就不是“边缘化”的对象,倒是宏观倾力打造的、与“辽老大”相媲美的省份。

中国制造2025让我们意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装备、数控机床、农业机械、高端电力装备、高性能医药器械与机器人等)、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谁把握住了这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谁就占得了经济发展的先机。现在来看,安徽极有可能成为后发先至的成功典范!

安徽:对不起,让河北有压力了,我不做长三角的配角!不得不佩服安徽的目光远大和睿智。无论从中国各省或各城市GDP排行榜来看,那些令人惊艳的GDP数字只是表象或者结果,而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产业格局才是决定性因素。

作为老工业基地,河北固然因生态环保红线,和地处北方受用水额度限制的影响,关停并转压力较大,但雄安的横空出世,北京产业转移无疑首选河北。2019年,河北城镇化率接近58%,而安徽尚不到56%;

安徽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开放皖江,呼应浦东”,虽孜孜以求,但由于自身实力太弱,直到2019年,安徽才敲开长三角愿意整体接纳的大门。

安徽

梳理安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捡漏”中科大,到甘冒巨大风险投资京东方、长鑫,还有刚刚落地的蔚来新能源、光电巨头欧菲光,貌似普遍是不被人看好、乏人问津的“烫手山芋”。

看看2007-2017十年间,宏观对各省市区投资总额的数据,其中河北以超过九千三百亿位列第七位,安徽则以约四千二百多亿列倒数第四位,不讲计划经济时代差别更加明显的鸿沟,单单这一个十年数据,就多少应证了安徽那些年是多么的弱势。

虽然,屡受“幸运之神”的眷顾,这些个“风投计划”,除后两项尚待验证外,都赢得了广泛赞誉。但个中勒紧裤腰带的辛酸,砸锅卖铁的义无反顾和地方冒的风险,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后发优势”之后发者的无奈!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