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异象,银保监会、经济日报齐喊话,传递3大信号,深圳再加码

7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此次政策对于不良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等给予了风险提示。这或意味着下半年银保监会将继续采取各类动作,进而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宁波、南京、成都、杭州、东莞、深圳、重庆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复苏明显。对此,东莞对商品住房销售价格、销售监管等作出了明确指导。杭州也出台出台约束性政策,还明确了以高层次人才家庭优先购房方式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宁波也对房地产调控进行收紧。你看过来,基本上都是房价有比较明显上涨动向的城市,这些城市政策的收紧,也恰恰反映了楼市调控的导向。无论是不是特殊时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都不容许改变,稳定房价的决心也不会动摇。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7月11日答记者问时介绍,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推高资产泡泡。要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泡。当前,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必须看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潜在风险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之所以出这样的政策是有背景的,近几年,深圳落户即可购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这对于早期已落户深圳并连续多年在深圳工作的市民也不公平。因此,在住房供需紧张背景下,适当收紧户籍居民购房政策,以切实支持合理自住需求。

从银保监会和经济日报连续发声和喊话来看,既传递出楼市当前现状,也传递了楼市调控的方向信号。

其次,我们也要知道,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潜在风险依然较大,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推高资产泡泡。这是需要警醒的,更是需要防范的。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最后,稳定依然是大势所趋,不容更改。不管市场怎样,稳定是第一要义。是任务和目标,也是过程和手段。房价不会大涨大跌,这是硬性指标。

首先,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意味着我们在引导资金流向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这种成绩来之不易,需要珍惜。

在官方三番五次的强调房住不炒和防范市场风险的同时,全国各地继续收紧调控政策,这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必须的操作。所以,深圳再次发布收紧政策的公告。

7月1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本市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所得税或社保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非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继续按照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所得税或社保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的规定执行。

7月15日,经济日报再次发文《保持调控定力须坚持“房住不炒”》称,应保持调控定力,促进市场平稳恢复和增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原则,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个别城市楼市超出合理区间,国家和相关省市监管部门应根据监测和预警级别对其启动问责和完善调控政策等措施。

最近,房地产市场虽然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隐形的迹象,那就是个别区域市场过热。我们都知道,整体来看,由于客观影响,今年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也给房价带来了一定的上涨压力。

此外,对于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这样既可满足离异人士合理住房需求,也可有效遏制炒作。

总的来说,官方不断喊话是看到了炒作市场带来的隐性风险,严厉打击炒房,严格防范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