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遏制流动性推升资产价格上涨势头

7月15日,深圳出台新的房产限购政策,规定深圳户籍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深圳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税或社保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在业内看来,深圳此番限购超过预期,严厉程度直逼京沪。

严厉新规突袭背后,是深圳房价的量价齐升。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约44000套,同比增四成;6月二手住宅市场价格为6959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0%,堪称高位放量大涨。为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加强限购可谓必要之举。

事实上,本轮深圳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是流动性充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央行施行了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以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统计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6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11.1%,已连续多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虽然在货币政策支持下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不过风头却被资产价格上涨抢占。

统计显示,5月70城新建商品房价格有57城环比上涨,占比超过八成,一二线城市则全面开花。股市表现不亚于此,二季度以来,上证、深成指和创业板指三大指数涨幅分别为22.22%、37.86%和50.27%,部分热门行业板块涨幅更是远超指数;上半年新基金发行高达10676.82亿元,同比增长123.08%,一些偏股型基金还出现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超额认购。

与之相反的是,原本以为流动性宽松会引发物价上涨,甚至有通胀的担忧,但结果并非如此,6月剔除食品价格影响的核心CPI环比不升反降,说明居民消费仍然乏力;同时,在房价接连上涨之下,房租价格却环比下降,与房价上涨由货币因素推升不同,房租涨跌的背后是居民收入的变动。这些都表明,货币宽松一定程度上没有利于消费增长,信贷资金流入方向与初衷有所违背。

可以说,目前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尽快复苏,帮助受困企业渡过难关,务必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宽松又会推升资产价格,由此引发的泡沫弊大于利。所以,需要严防原本应该流入实体的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同时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增加企业盈利空间,吸引资金主动进入实体经济。

从目前来看,监管层打击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意图明显。7月8日晚间,证监会突然公布严查场外配资,曝光258家非法场外配资平台机构名单;14日,银保监会向系统内各级派出机构和银行保险机构发文强调,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并强调遏制市场流动性宽裕环境下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苗头,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浇灌实体经济。此次深圳出台十分严厉的楼市调控新政,防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也是目的之一。

由于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仅仅依靠打击和限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要让资金自愿流入企业支持经济复苏,除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外,还需要企业有较为明确的盈利空间和预期。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政策是持续推进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给企业让利,资金流入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着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

应该说,面对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刺激资产价格上涨,监管层应该果断采取行动,综合施策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体现货币政策助力经济复苏的初衷。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