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阿里钉钉在杭州召开钉钉2020春雷峰会,启动2020钉钉春雷计划“百县万企”行动。钉钉副总裁杨猛宣布,将拿出1亿元补贴普惠100个区县,为10000座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基建。目前,南京建邺区、湖北巴东县、甘肃临洮县、重庆大足区等区县已经率先与阿里钉钉展开合作,成为数字化先锋。
重庆大足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基于钉钉平台,大足正加速推进数字政务、政银企互动、数字扶贫、数字乡村及区域产业数字化的建设,打造数字区县。
数字经济解决龙水五金困局
大足最富盛名的当数大足龙水五金制品,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据大足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勇介绍,在宋末抗元时期,大量五金手工艺人聚集大足,生产兵器送往钓鱼城战争一线。后来,先进的冶炼锻打技术,手工艺人便留在当地,技术传承至今。
在新时期,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行业,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今年初疫情爆发,对大足区内企业来讲,除要稳定复工和防疫防控两手抓之外,还需要重点攻坚的是上下游供应链、现金流等难题。供需平台提供一种联合采购的模式,以前如果采购20吨原材料,本地供应商觉得量小不会接受订单,但现在可以5家、10家五金企业每家采购20吨,而且随需随到。“直接成本降低了10%,还有隐形的运输成本大概5%。”
桥丰五金复工后最大的经营压力在现金流吃紧,在大足区在钉钉上搭建政企通上,发布融资需求后,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三峡银行主动联系他,联合为公司提供1000万的融资贷款,而且从发布需求到最终贷款到账只花了一周的时间。
与桥丰五金一样,大足区内的众多家从事五金生产的厂家,都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超500家企业在政企通完全贷款对接
大足区经信委运行科科长黄轶介绍,政企通是大足区在钉钉上搭建的政、银、企三方服务协同平台,包括渝快办、通知公告、政策发布、金融服务、企业课堂、企业供需、企业广场、咨询建议八大板块,从企业办事到经营管理,从政策解读到商机挖掘一应俱全,为大足的区域经济体运转提供了支撑平台。
他举例,现在大足区有13家银行,和近1000家企业在政企通平台上,包含全部规上企业。除企业发布需求外,平台上的银行也会不定期发布惠企产品。统计显示,从疫情爆发到6月30日,全区为700多家企业累计新增贷款10多亿元,其中超过500家企业在政企通平台上,完全在平台上完成贷款对接、审核全程的企业超过40多家,金额超亿元。
黄轶表示,大足区希望通过政企通平台,优先实现区内企业供需闭环和经营闭环,打造区域经济体。
全区17000名公职人员数字办公
“不仅仅是政企互动,大足区的政务办公、学校、事业单位等全部实现在线化、数字化。”大大足区改革促进中心副主任曾建飞介绍。
目前钉钉已覆盖大足区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全区17000多名公职人员皆通过钉钉在线,实现了数字政务、数字校园等等,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有效提升事务落实的执行力。
“举个例子,以往区管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审批,采取纸质件层层报送的方式,一般需要2天左右。现在使用钉钉在线原笔迹审批功能,平均只需要5分钟。”曾建飞说。
疫情发生时,大足区政府防控小组利用钉钉,半天时间完成小组的搭建、问题的反馈通道、工作的分工通知、防控视频会议的召开以及公共医疗物资的调配等等,打好区内防疫工作的第一战。
6100人用数字化精准扶贫授技
今年3月,大足区以钉钉网络直播教学、课程录制等线上培训方式,帮助305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开通线上就业渠道,举办“大丰大足,留足就业”的网上招聘会,帮助了124名贫困人员筛选就业岗位。
大足区扶贫开发科科长彭文良称,大足区在钉钉上开发“大足扶贫平台”,已覆盖全区6100多名帮扶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新闻政策、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住房帮扶等等政策均可了解查阅,也可以查看到自己帮扶对象的联系方式、致贫原因、脱贫属性等信息,联系帮扶对象会会生成拜访记录,扶贫干部还可以在线编辑工作台账,做好帮扶记录。
大足全区9053户28390人贫困户,目前已实现9037户28343人脱贫,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数字化将成为精准脱贫的助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杨野 实习生 钟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