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房企巨头“倒下”?负债200亿没钱还,购房者反成“接盘人”

61城新商品房价格环比上涨约1%,银川成为领头羊涨幅1.9%,南京、杭州房价分别涨了1%和1.2%;二手房方面,50城环比上涨约0.5%,无锡以1.6%幅度领涨,杭州、宁波以1%和1.2%紧随其后。

在房价“全面看涨”的同时,昔日房企巨头泰禾集团因负债270多亿还不起而面临“倒下”风险,曾经盲目扩张导致今日负债累累,资金链出现断裂情况。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北上广深6月份房价涨得最多,高达1.1%。从报告数据来看,61城房价上涨同时也刷新了1年来新高;50城二手房价上涨,占比近80%几乎与新房价格持平,统计局这份报告坐实了房价“全面看涨”事实,简单来说就是10个城市里有8个在涨,这个数量也是很可观。

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但却同一时间段在市场出现。统计部门报告坐实了房价再度“全面看涨”情况,另一边假如泰禾集团真的“倒下”,那购买该公司房子刚需是否会成为“高位接盘人”?

统计部报告坐实,揭露哪些信息?购房者会成为接盘人吗?

让大家都疑惑的是,经济受疫情影响还在不断下滑,企业倒闭连着出现“裁员潮”,在大家都没了收入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房?房说君以为,大部分人都是年前就已经有置业计划刚需由于疫情影响、市场禁售令下近期才出手,另一部分则是央行降准“大放水”影响。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出《70城房价统计数据报告》,让购房者唏嘘的是经济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无论价格还是成交量都不跌反升,房价更是“全面看涨”:

截止到6月30日,M2货币供应达到213.5万亿,相比去年增加近11%的量,宽松货币政策让企业融资达到270万亿,这样规模创下3年来新纪录,钱多了房价怎么能不涨?

央媒首次发声“警惕”高房价,新一轮调控已经在路上。

打个比方,当市场流动货币为2万亿,商品价格对应2元;215万亿货币流通,商品价格对应就是215元,房价这种动辄上百万商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贬值,越贬值大家就越买房,相对来说房产贬值比货币来得慢些。

另一个情况就是泰禾集团欠债270多亿却还不起,即便泰禾有进行市场融资当由于调控政策严厉也没成功,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在房说君看来,泰禾集团问题是现下市场所有房企缩影,高度拿地扩张、盲目高周转资金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泰禾最终被推向“倒下”边缘奄奄一息。对于购房者来说,害怕房企“倒下”自己成为高位接盘人,一旦出现房企倒闭大家购买房子就会“贬值”,同时未完工的就会成为“烂尾楼”导致购房者无法收房。

面对“再萧条经济也浇不灭国人买房热情”,央媒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就首次发声要“警惕”高房价。7月14日经济参考报发出《楼市异常升温扰动市场预期》评论,痛斥了几个持续高温房价的城市,央媒认为如今房价过快上涨违背国家“房住不炒”底线;经济日报也发表《切勿迷信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作用》谴责,央媒特别强调要经济高房租、高房价对消费挤出效应,“警惕”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构建健康稳定房地产长效机制。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经济持续下滑无法复苏,大概率会有更多企业倒下让越来越人没了收入,大家生活都成问题怎么买房?“倒下”房企巨头只会多不会少。

央媒的表态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新一轮楼市调控已经在路上了。东莞、杭州、宁波、深圳等地相继在7月初发布了房价“禁涨令”,当中以东莞最为严厉,规定同一区域在3个月内房价涨幅不得超过10%。房说君以为,假如下半年楼市继续升温大概率会有越来越多城市加入新一轮“调控保卫战”。

发声的不仅仅是舆论机构,还有国家职能部门。作为监管全国商业银行“管理层”银保监会就在7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购房者、企业杠杆率上升,让部分违规资金进入楼市股市,推高了资产泡沫。国家的这个表态很贴切,为了要吸引刚需买房消费,首付分期、高杠杆、楼市垫资现象层出不穷,倘若你多留意下身边开发商,或许还能发现更“隐秘”付款途径。

一句话概括:国家统计局报告坐实了房价再度“全面看涨”事实,为了遏制这个情况,银保监会、央媒共同表态,新一轮“楼市调控”已经在路上。

房说君有话说:全国61个城市6月房价都在涨,占比超过了80%,意味着每10个城市就有8个在涨房价,这样情况是很恐怖的。泰禾集团这个昔日房企巨头“倒下”,负债200亿没钱换情形难道不足以引起大家关注吗?一旦经济持续未见好转,越来越多房企就此“倒下”,那么购房者就反而成了接盘人。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楼市隐隐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