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房子,向来是中国人具有归属感的重要体现,住房状况对生活的幸福感有着显著而积极的影响。
房产中介遍布大街小巷
群里的成员:有所选择,有所牺牲
因为有共同的租房需求,我们几个进入了同一个租房群。
首先交代一下背景,群里的成员都是就职于同一家公司的同事,最短的来北京六年了,最长的来北京十年了。
群主小谭:选择喜欢的,自己不会后悔
小钟的要求比较简单,虽然是自己住,但是也要讲求品质生活,她是家里独女,家中家境虽然算不上非富即贵,但也殷实富裕,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
离家的时候,孩子还小
几年来,虽然慢慢的有了北京户口,有住所,有稳定工作,但涉及夫妻二人的工作变动,考虑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工作的特殊情况,大家的家都还没有安在北京。
平时工作忙,加班是常态,大家过着两点一线“住所加单位”的生活;同时长期与家人两地分居,离家的时候孩子还小,聚少离多的生活也充满不易和辛酸。
所以在北京,严格来讲我们还算是“伪单身”加“北漂”。这么多年下来,大家的孩子也都大了,有了上学的需求,于是上学、租房、安家的事情就接踵而来了。
新建的楼房
孩子选择了自己中意的学校
在北京,“房产中介”这个被风口催生的行业,遍布大街小巷,昭示着这里的买房、换房、租房市场有多么繁荣,看房过程中遇到的业主们,也都对换房、租房习以为常,这大概也是北京这个城市的特色吧。
小钟找的也是至少两居,父母过来时也可以一起住住,另外地点不用学区,小区环境好,安全舒适,一定要干净,她找的房源在自如上也主要是看装修4.0的,小钟拒绝在公司周围找房子。
这几天,他也在到处看房子。
成员小钟:我要有自己的生活
为人热情的小谭(化名)是张罗成立微信群的人,他把几个有需求的同事拉到一起,交流租房信息和经验。
小谭的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目前孩子在浙江已经完成了小学,了解到浙江的政策,如果孩子的户口不在所在地,初中是不能上原来中意的公办学校的,无奈之下,同事只好申请了转入手续,准备把孩子转到北京上学。
第三,衡量浙江当地的教育资源其实和北京我们能去的学校相比,也或许并不差;
到处找房
小钟(化名)是单身,公司的90后美女,凡是公司对外宣讲活动,她都是金字招牌,形象好,气质佳,颇受大家欢迎。
她的想法代表了公司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观点。
最初的选择或许是热爱这份事业,也或许是怀揣梦想想要尝试新的突破,我们接受组织安排,从全国各地调入了现在的单位。调到北京前,大家大部分都已在原单位成家,有的孩子只有1-2岁。
首先,如果孩子过来,我们平时是根本照顾不到的,所以老人也要过来,那么至少两居或是三居的房子是必须的;
再者,每月将近一万的租房费用,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第四,孩子的母亲还来不了北京,这么多年缺位的同事一下接手孩子的教育,不知道孩子和他能否适应。
成员老梁:幸福正在计划中
小谭笑着说:“关键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只有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校,他才会好好读。”
几种原因的存在,小谭一边找房子,一边还在和家里商量。就在今天,他告诉我,浙江那边协调好了,孩子可以上公办学校,孩子很高兴,这样就不转到北京了,小谭就这样从租房和看房的琐碎中解脱了。
小钟说:“我不能忍受,住的地方和公司在一起,除了上班还是上班,我要有自己的生活。”
同事老梁(化名)稍微年长一些,他有两个孩子,大的刚刚中考完,小的准备上小学。之前老梁和大儿子在北京读书,小女儿和爱人在江苏,最近小女儿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老梁就准备换一套大一些的三居把女儿接过来,正式在北京安家了。
因为目标明确,需求明确,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没有太多纠结,他是群里第一个订好了房子的人。后续他也在考虑买房,毕竟孩子都过来了,长远考虑,短期也不会离开北京了,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最终的稳定。
我说孩子过来的话,马上夫妻也可以团聚了吧?
老梁幸福地说:“恩,一切都在计划中了。”
年轻人倾向独立的生活
一家团聚为时不远
结语
北京太大了,有位妈妈跟我说:“现在从我家到孩子学校,走路要用45分钟,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初中的时间多宝贵啊!我换一个近一点儿的住处,可以把路程缩短到20分钟。”
听完,焦虑感扑面而来,看来属于小城市的百米上学圈在这里很难实现了,我可以想象的到,这所有的一切,我即将也会经历。
很快,我们的“租房群”就会解散了,因为大家都会各有归宿,但愿到时也是各自尽兴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