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要听令了哦 监管部门为经营划出“红线”!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整治成果,坚决纠正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等行为,近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并提出了规范整改的工作要求。

针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存在的突出风险,以及“脱实向虚”、资金体内循环、拉长链条、加大成本等问题,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整顿规范。经过连续三年多的乱象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已大幅压缩,相关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风险持续收敛。资料显示,三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规模16万亿元,其中大部分为结构复杂、存在较大监管套利和风险隐患的高风险业务,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截至一季度末,同业理财余额8460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87%;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实收信托较历史峰值下降近5万亿元。

不过,监管检查也发现相关业务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新老问题,比如,一些机构“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过渡期业务整改不到位,新业务违背禁止刚性兑付要求等;业务风险隔离不审慎,理财资金违规承接表内不良资产,理财产品间通过非公允交易调节收益等;同业业务专营及授信管理不到位,同业交易对手选择不审慎,同业投资多层嵌套,隐匿业务风险等;非标投资业务管控不力,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限制性领域等。

尤为引发关注的是,此次通报虽然没有提新的监管要求,但却进一步重申了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这一核心要求,并明确了“五个严禁”,其中包括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

当前,各地房地产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个别地区投资投机性炒房又有所抬头,同时近期股市涨速迅猛,出现了一些纾困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房抵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问题。事实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因受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监测手段限制等影响,银行很难掌握,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尚有情可原,但非标投资业务出现违规问题责任却全部在于金融机构。原因无非就是想通过层层嵌套,故意逃避监管进行套利,赚快钱。近期股市火爆,与一些机构违规进行场外配资加杠杆,以及金融资金违规进入不无关系。但如果大量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必将吹大资产泡沫,加大金融风险,同时也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应该说,此时银保监会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深化整治成果,传导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的压力,推动问题整改,促进风险进一步收敛。尤其对于当前个别地区房地产市场升温、股市火爆等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也会起到警示作用,有助于“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实,有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更有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另一方面,就是要为银行保险机构行为“划出红线”,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再拉长融资链条、提高融资成本,不得再利用通道等方式搞资金空转、脱实向虚,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促进回归金融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金融支持“六稳”“六保”质效。

总体来看,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产物,包含着金融创新,既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又丰富了金融产品供给。但由于其存在较高的风险,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对银行保险机构的监管,将其限制在“红线”之内。对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影子银行,要及时整改,促其回归本源。严厉打击假创新、伪创新,对越过监管“红线”,空转套利,加大风险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