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大狂欢:市值飙升,财富自由声音响彻云霄

科创板迎来了狂欢的时刻。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华熙生物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研发企业。而赵燕的身家也随之不断提升。在寒武纪上市前,今年2月,赵燕曾以244.94亿元持股市值成为科创板首富,不过,几个月过去,首富已经易主。

AI芯片企业寒武纪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88%,市值过千亿,出乎很多投资者的预料。而在此之前,中芯国际也迎来了回A首日202%的股价暴涨,刷新了各项数据。

对科创板而言,纪录的存在,就是用来被刷新的。

巨量的资金进场,涨幅达十倍的上市公司不断诞生,市值也随之飙升,千亿市值公司已经不再是稀有物种。

进入了2020年下半年,科创板的造富狂欢还在持续。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首日平均涨幅约163%,而在2019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这一数字仅为155.72%和78.8%。

在科创板,未盈利、营收少的公司也能上市,注册制的包容性,为科技企业打开了快速通道。

2019年,寒武纪的主要营收是由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中科曙光等政府机构的订单支撑,这被认为在客户结构上存在风险。

三达膜董事长兰伟光曾对媒体说,“2019年3月1号,科创板上市细则出台,我认真读了一遍后喃喃自语,这不正是为我们这些科创人量身定制的吗?”而两年前,三达膜曾冲刺主板上市被否。

不过,一只巨型“蚂蚁”已经在排队等待。

“科创板就是要建成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这里将来会出现类似于微软形态的企业。”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曾不只一次提到对科创板的期待。

作为阿里系的一员,蚂蚁集团的估值已经达到约9700亿元人民币,而它已经正式宣布要在科创板寻求上市。 一大波蚂蚁集团的员工将获得财富自由。

把担忧先放一放,开市一周年的科创板,经历了不破不立的自我重构,最终迎来了高光时刻,诸多新纪录随着一个个科技企业的上市而产生,无论是企业还是股民,都开始重新审视起科创板。

更应该举起香槟庆祝的是,科创板在开市一周年之际,迎来了第一个万亿元市值的公司。

继新三板后,科创板又怀揣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梦想,但质疑也在不断产生:市值规模不大的科创板,估值却远超正常水平;不少科创板上市企业远远未到达盈利的水平,业绩支撑不起市值;不少投资者看重短期利益,缺少长期价值投资者等。

除此之外,7月22日开启首批限售股解禁,也考验着科创板的抗压能力,而这波解禁起码还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

1、开盘就暴涨,千亿市值不是梦

而比段子更真实是,7月20日,位于杭州的蚂蚁集团大楼,马云到来,而后与蚂蚁团队拍照合影,这一颇具仪式感的瞬间,给蚂蚁集团A+H同步上市的爆炸性消息增添了一丝真实感。

之后上市的AI芯片企业寒武纪同样备受瞩目,其在登陆科创板首日,股价上涨288%至250元,之后一度飙升至295元/股,市值过千亿。

反观科创板总市值约3万亿,其所在的A股在经历近期的暴涨后,上市企业总市值也仅有73.9万亿元。科创板是否能接得住这只巨型“蚂蚁”,反而变成外界所担忧的问题。

比蚂蚁更早刷新纪录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龙头中芯国际。

紧随赵燕其后的雷军,也是这场造富盛宴的主角。

中芯国际上市,从6月1日提交申请并获得受理,到6月19日成功过会,用18天的时间,走完了以往长达一两年的上市流程。

A股IPO最快之后,是募资规模之最。从科创板上市交易第一天的情况来看,中芯国际募集资金达532亿元,是A股近十年来募资额最大的公司。

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收涨202%,总市值超5900亿,而此前的市场估值为2029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0年7月21日收盘,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科创板股票流通市值排名前十名,目前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一共六家,分别系中芯国际、金山办公、中微公司、澜起科技、沪硅产业以及寒武纪。

这样的疯狂景象已经持续已久。其实从2019年科创板开盘,半导体股便一片暴涨,市值一路上升,而在2019年以前,国内没有任何半导体公司能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想要坐到首富的位置,不仅需要巨无霸市值的支撑,也需要实控人持股比例支撑。目前寒武纪陈天石登顶,但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不断涌现,想要保住位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美国对华为的封锁升级、国内芯片替代的紧迫,直到今年,芯片股一直起起伏伏。

在科创板,不断有新的企业上市,他们也不断地打破暴涨的速度。7月7日,主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天智航上市,首日上涨614.29%。

7月9日,“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涨幅超过1000%,达到了一天涨十倍的可怕速度,而投资者中一签最高可赚18.14万元。

这一天,蚂蚁集团宣布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上市。

唯一的问题是,与台积电、联华电子的市盈率相比,中芯国际超出的不仅仅是一点点。2029亿元的估值约为台积电的十分之一,但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到台积电的十分之一,14nm工艺技术方面也落后了台积电10nm和7nm两个阶段,其中相差至少四年时间。不少业内人士预警,中芯国际的市场定价已经到了云端。

2、7位百亿富豪诞生了

随着一个个科技企业的市值朝着千亿突进,科创板的“造富”榜单也相继出炉。

数个百亿富豪已经诞生。据格隆汇整理,截止7月21日,已经有7位企业实控人登顶科创板百亿富豪,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寒武纪、华熙生物、金山办公、神州细胞、财富趋势、华兴源创、君实生物的实控人。

科创板的首富,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并非在市值位于前列的中芯国际和金山办公,而是诞生在上市不久的寒武纪,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天石。

招股书披露,陈天石持有寒武纪约1.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高达33.19%。

按照目前1129.08亿的总市值,陈天石个人财富达到374亿元,稳坐科创板首富的位置。

首富之下,华熙生物的赵燕位列第二,她的故事发生在医美领域,做的是玻尿酸生意。

1992年,赵燕北上创立了华熙集团,她精于投资,先后参股和投资了红塔创新投资、第一创业证券、锦州银行等一大批企业,获得了丰厚的收益。2001年,赵燕看到了医美行业的机会,以50%的股权入主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而后将其更名为华熙福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预见,未来半年,科创板的热度、关注度都不会轻易降低。但科创板的目光远大,直奔“中国的纳斯达克”王座而去。

7月22日,部分锁定期为一年的首批科创板股份解禁,解禁数额高达1800亿。此前,曾有私募排排网对此进行调查,结果是76.35%的私募认为当下市场资金面足以应对科创板解禁的冲击,此轮科创板解禁并不会改变A股牛市的大趋势。

雷军投资的公司已经有7家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交易,包括金山办公、势头科技、乐鑫科技、芯源微电子等,其中有6家企业的股价已经超过百元。另外,创鑫激光、九号智能机器人两家企业已经成功过会,也将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的涨幅并不仅仅出现在芯片股上,资本神话也在通信、航空等各个领域的上市企业身上上演。

7月23日,金山办公的总市值已经达到1824.96亿元,位列科创板市值第二,仅次于中芯国际。

包括国盾量子在内,以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相对于发行价的涨幅来看,科创板共诞生过5只十倍股,还有沪硅产业、安集科技、东方生物和天智航。

四年前,陈天石和中科院共同成立了寒武纪,注册资本90万元,其中陈天石出资63万元,占股70%,中科院计算所占股30%。

3、巨量解禁之压

在科创板一战成名之前,很多人也许并没有听说过寒武纪这家公司。寒武纪的中科院背景是其被看好的一大原因。这家科技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致力开发针对AI应用的专用芯片,以加速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

在疯狂的飘红之中,列车也偶有减速的趋势。尤其在7月14日,科创板一改上涨趋势,成为A股下跌的重灾区,38只科创板个股跌幅超10%。

从开市到如今,不少企业也在上市后破发。2019年11月6日,科创板出现首只破发的股票昊海生科。今年以来,破发不再频繁上演,但XD金田铜、安宁股份、奥普家居等股票还是在上市后出现了长达5到10天不等的破发。

在科创板的炒新热潮下,表现出过高估值的新股,也存在破发的隐患。这源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交易制度上的涨跌幅限制更加宽松,给了二级市场博弈的空间。

但问题在于,市值规模不大的科创板,估值水平等各项数据都超出了预期,比如平均市盈率就远远超过了正常数值,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为了降低破发风险,2019年4月上交所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在战略配售和跟投的相关要求上做出了具体明确。

中芯国际此次科创板IPO,半导体界的“国家队”纷纷出面支持也可以佐证。其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的股票数量为 84,281.00 万股,初始认购金额为231.44亿元。

平安创投CEO张江曾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提到,“科创板刚开板时,我曾担心市场过热。现在,就市值和带来的资本效应来看,确实超出当初预期。目前来看,破发的太少。”

市盈率,即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常用来判断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轻视。高于其他版块的平均市盈率,宣告了科创板依然是A股最值得参与的版块。

而当下,首批限售股解禁,也正在考验着迎来开市一周年的科创板。

解禁首日,140只科创板个股中有77只下跌,62只上涨,下跌个股数量略有增加。天宜上佳、艾迪药业等跌逾6%。

但从整体而言,科创板确实扛住了压力,上市公司们风口正盛。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22日,科创板共有14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7965.45亿元,总流通市值6786.18亿元,平均市盈率100.44倍。

对于这些百亿富豪们而言,成功上市值得庆贺,但压力也随之而来,企业的硬实力才是支撑市值的根本。

就在今天,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正式启动,这是反映科创板证券价格表现的首条指数,昨天18时,上交所官网首次披露科创50指数历史行情走势图。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科创50指数为解禁承担了部分压力。华宝基金副总经理李慧勇曾对证券时报表示,科创50指数及时推出,一方面让市场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指数型投资产品提供了出色的跟踪标的。同时,科创50指数的样本公司也获得了更明确“背书”。

未来,解禁高峰还将持续。2020年下半年,科创板预计共有5024.6亿元市值的限售股在下半年陆续解禁,其中94.4%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对于科创板而言,压力还没有完全消失。

4、潜力之外,也有泡沫

科创板的潜力无限,想象空间辽阔,也给了大批苦于寻找资本的硬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科创板上市公司还能持续上涨吗?他们估值是否被高估?上市成绩表现最好的寒武纪和中芯国际,也最受争议。

银河证券则认为,科创50指数推出,有望加速科创板投资去散户、机构化进程,由于处于科技新基建风口之下,整体较高的研发投入以及募投项目带来的高成长预期,叠加高流动性溢价,科创板享受较高估值可能会成为常态。

但资本市场依然青睐它,截至7月23日收盘,寒武纪股价再涨2.55%,股价突破280元,市值达1126亿元。

第二十一届高交会现场,图源寒武纪科技微信公众号

受到资本热捧的同时,寒武纪也被认为存在巨大的市值泡沫。此前寒武纪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华为,自华为转为自研后,加之疫情影响,寒武纪的营收和净亏损都出现了下滑,业绩惨淡。

科技变为财富的故事反复上演,造富效应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但科创板的包容也有尺度,恒安嘉新在注册后被否,利元亨、世纪空间等在过会后被终止注册,还有不少公司在上会后未通过。

寒武纪的2019年营收仅为4.4亿元,对于超过千亿元的天价市值,寒武纪的业务规模似乎还不足以撑起来。

相比寒武纪,中芯国际身上有业绩、行业地位等诸多光环支撑。其成立于2000年、由被称之为“中国半导体之父”的张汝京创办,是中国大陆惟一能够提供14纳米工艺的芯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在科创板的市值也比港股高了不少,截止发稿,港股股价27.2港元,总市值2019.34亿港元。

科创板的故事是疯狂的,但也充满了希望。创业板已过10年,新三板也有5年历史,科创板作为后来者,能抢先孕育出更多高成长性的优质公司、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吗?

不过,对目前市值的质疑,不妨碍市场对中芯国际潜力的看好。究其原因,中芯国际是国内晶圆龙头,而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它被寄予了芯片国产化的重任。

29名参与了配售的战略投资者中,国家大基金二期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认购在30亿元以上,分别为35.18亿元、33.17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均认购10亿元以上。

直到今年,美国科技摩擦还在加剧,市场情绪也受到影响,中芯国际赶上了上市的好时机,但未来其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能利用好科创板这一融资平台,加大力度投入研发,追赶台积电等玩家,提升市场份额,中芯国际将证明自己值得更高的市值。

截止7月23日收盘,中芯国际股价报78.78元,总市值为5848.65亿元,相比挂牌首日的6279亿元,略有下降。

“听说刚刚蚂蚁整层楼欢呼,是财富自由的声音。”互联网人热闹地转发着上了热搜的段子。

陈天石的履历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虽然身家丰厚,但他今年才35岁,16岁就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5岁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岁研发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2016年创立了寒武纪,4年之后就带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对于科创板而言,一个万亿元市值的公司的加入,无疑是个重大事件。目前蚂蚁已完成三轮融资,包括首轮融资的18.5亿美元、B轮融资的45亿美元、C轮融资的140亿美元,整体估值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9700亿元。

对于科创板,有追捧也有质疑,有颠覆论也有泡沫论,但现在任何断论都言之过早。一场浪潮才刚刚开始,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