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娜 每经编辑:段炼
A股近几日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一度从前期高点3400之上一路下探至3200点之下,终于在本周三迎来普涨。与之相伴的是北向资金也同时净流入,一改此前7个交易日连续流出的局面。
一举一动备受关注的北向资金,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是否意味着A股市场本轮调整宣告结束呢?
北向资金净流入70多亿元
Wind数据显示,7月29日,深股通流入资金为73.16亿元,沪股通资金流入4.15亿元。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77.31亿元。
而在之前,北向资金已经连续7天呈现净流出状态。
数据显示,7月20日至7月26日期间,北向资金周度净流出为247.51亿元。十大活跃个股中最近一周净流入额最大的行业为家用电器;净流入额最小的行业为食品饮料。
Wind数据进一步显示,截至7月29日,7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86.33亿元,其中沪股通方向为50.9亿元,深股通方向为135.43亿元。最近一月净流入额最大的行业为非银金融;净流入额最小的行业为食品饮料。
北向资金与A股波动相关性提高
北向资金转向,是否意味着A股短期调整结束呢?
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汪毅表示,北向资金之前已连续7天净流出,今天的净流入大概率意味着市场的短期调整已经结束了。在具体板块上,比较看好券商行业。
开源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历史上北向资金的大幅波动往往出现在风险事件发生或基本面明显变化时,但2020年7月以来北向资金在短时间内“大开大合”,这种行为大部分时间很难用基本面或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释。此外,2016年以来偏好成长风格的外资,2020年7月以来风格大幅漂移,这预示着北向资金中可能出现了与以往风格不同的参与者。北向资金的流动近期已经开始与市场波动显现出了越来越显著的相关性,必须重新审视基于2016年以来的经验认知是否需要修正。
“2015年开始,中国经历了大量的资本外流+资本外逃,这个过程中北向资金更多来源是主权基金为代表的配置型资金,陆股通投资标的放开也让其买入风格更加‘成长’。我们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如果出现资本回流,宏观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惯性认知失效。其实从历史上看,‘热钱’周期性涌入中国不乏先例,虽然可能投资途径更为间接,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公开数据中发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增配中国周期的‘先例’。我们需要理解‘周期性流入中国’和‘长期配置中国’这两种力量的变化与差异。”该策略团队进一步指出。
光大理财投研团队认为,目前外资的持股市值已与公募基金和保险的规模相当。截至2019年年底,海外资金在A股的持仓市值已达到了2.1万亿,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4.4%,其中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约1.4万亿。A股的外资持仓比例仍然显著低于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未来外资的话语权预计将逐渐提升。目前美股的外资持仓占比约为15%,日本、韩国股市的外资持仓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之下,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也在提升。
从北向资金配置A股的情况来看,外资偏好消费和金融龙头。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100支个股中,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三大消费行业的个股占比32%,电子、机械设备的个股也比较多。风格方面来看,外资偏爱中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高股息、低波动的个股,整体风格偏价值。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股市的经验来看,外资偏爱该经济体优势产业的龙头和金融、消费龙头。
对于未来的投资,前述开源证券团队认为,7月以来北向资金波动加剧和风格漂移,这种行为大部分时间很难用基本面或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去解释,不建议投资者以“假外资”和“洋游资”的态度选择性忽视。这种力量在热钱流入的背景下,大概率不是“昙花一现”,未来将重构市场对于原先北向资金的风格、交易者结构的认知。目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热钱”正在涌入A股的估值“洼地”,这与当前国内机构投资者抱团高估值成长板块形成鲜明对比,这或将是后续市场风格与波动的重要预期差来源。A股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应该从配置上为迎接“远方来客”做好准备,衡量当下所有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比。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