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帮宁工作室”(ID:gbngzs),作者:葛帮宁,编辑:Jane,未来汽车日报经授权发布。
许老板决策的一小步,其实就是衡量恒大造车成败的一大步
优势之二是生态。
另一方面,因为推广6款概念车的费用,或许比制作这6款概念车要高,但如果只推广1款概念车,花同样多的钱不说,但轰动效应就会差很多。
许家印再次创造汽车行业纪录。
2020年8月3日,恒大汽车在广州和上海同时举办发布会,恒驰6款概念车同台亮相,从中大型轿车、中型轿跑车、中大型SUV、中大型MPV、紧凑型SUV到紧凑型轿跑车SUV,一应俱全。如此大手笔操作,恐怕只能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形容。
不知有意,抑或无意,4天后(2020年8月7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许家印现身恒大汽车上海和广州两大生产基地的图片曝光。恒大集团官方平台引用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称,这两大生产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2545台智能机器人,目前已全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正式达产后可实现每分钟生产1辆车。
同样在这篇报道中,许家印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要实现三到五年内,把恒大汽车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绝对不是梦!”曾经的承诺还在风中飘荡,再向前追溯,许老板上一次立下类似誓言是??2018年-2020年三年间,恒大集团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450亿元。
这两则消息将许家印和恒大汽车推至舆论风口。与之前舆论界对恒大造车的反映如出一辙,有人挺之,有人责之,有人坐壁上观。综合行业人士评论,当是责之者众。
汽车不是房地产,造车风险比房地产大得多,要交的学费或许比许老板所能想象的大十倍甚至百倍。在房地产业呼风唤雨,并不意味着就能在汽车业通吃,不知许老板是否已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也不知许老板能不能承受造车失败的可能?
在随后出炉的报道中,《电动汽车观察家》代表大部分媒体人提出疑虑。文章这样写道:恒大汽车颠覆了惯常的汽车发布会模式,没有媒体见证,似乎也没有外人参加,所有媒体都是拿着恒大汽车发来的材料发布或者点赞。它因此质疑道,这场发布会,真的发生过吗?
硬币的另一面,恒大造车劣势同样突显,这同样与恒大集团执掌者许家印有关。
所以恒大造车,成也许家印,败也许家印。
回到6款概念车本身。站在设计角度,其共同点可综合概括为??同级车型里拥有较好的比例和姿态、干净简洁的型面、有张力的曲面,以及一些精致细节。“总体比较大气,不是小众车型。”一位浸淫行业多年的汽车设计师点评道。
接下来的问题是,恒大造车有戏吗?
带来的结果有正亦有负。从正向看,这些概念车偏保守,有卖相,较耐看,包容性不错。缺点也显而易见??缺少一两款像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FF91那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物种,那种跳出现有比例打破传统设计的未来感车型。
帮宁工作室认为,这或许跟恒大汽车战略有关,也或许跟最后决策者许家印有关。毕竟量产后求量与追求一时的养眼效应是两个不同概念,鱼与熊掌既然难以兼得,那就两权相利取其重。
从可观察到的事实看,恒大汽车追求的是前者。
恒大造车有戏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恒大汽车目前实力、发展潜力,以及新旧造车势力们较量的舞台,进行冷静而清晰的分析判断。在此,我们不妨依据SWOT态势分析法对恒大造车优劣势、机会与威胁多角度剖析。
再看劣势(Weakness)。
恒大造车最大优势无疑是资本。这方面只要对比恒大集团自身实力以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便能窥见一二。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恒大集团位列第152名,已连续五年登榜。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19年五个财年,恒大集团销售额从2013亿元增长到6011亿元,营业收入从1331亿元增长到4776亿元,总资产从7570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
新造车势力们对资金的永远渴求,即使是市值一度超越丰田汽车的特斯拉也概莫能外。恒大集团拿着真金白银砸进了新能源汽车业。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恒大造车3年预算450亿元,其中2019年-2021年已分别投资200亿元、150亿元和100亿元。
尽管造车让恒大健康(0708.HK)2019年净亏损44.26亿元??恒大健康在公告中称,亏损主因是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但资本市场对恒大造车长期仍然看好。
应该说,许家印是一个舍得投入的企业家。他不但大手笔投入资金,还投入个人声誉和团队等其他软实力。“他是杰出有智慧的人,交了杰出的学费,相信会有杰出的效果。”行业资深人士评价道。
9月,恒大汽车向全球公开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级专家和技术精英,拟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和韩国9个国家开展研发工作。
生态可细分为二:一是楼盘。来自恒大集团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恒大地产在中国280多个城市拥有870多个项目,与全球860多家知名企业战略合作,让600多万业主实现宜居。到具体楼盘,这个数字有望达到几千上万个。
对恒大集团来说,打通旗下板块链条其实不难,比如在未来恒大新能源汽车营销中,恒大地产完全通过买房送车,或者买房优惠配车方式进行。因此,恒大汽车销售不用犯愁。
二是用户。恒大集团现有14万名员工,即使每人每年销售一辆车,加起来就有14万辆。倘若再算上供应链条上各合作伙伴们的贡献??摊派也好,友情赞助也罢,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销售网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再把上述两者相结合又如何?恒大集团就不再是简单的造房或造车,而是将车、家和社区融合贯通。也就是说,未来恒大集团可能造一座城,造一个智慧社区,甚至是造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金融、娱乐、社区以及各种服务功能等。这就是恒大汽车有别于其他新造车势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势之三是执行力。
研究那些做得比较成功的民营企业,其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强势人物,这个强势人物往往都具有鲜明特色和极致管理风格。恒大集团亦如此,按照许家印强势管理方式,以及其超强成本控制能力,恒大汽车执行力可想而知。
于是我们看到,恒大造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在用钱来解决,比如弥补短板、缩短流程、把不会的变会等。再比如他们认为,用钱可以买来好的技术、好的设计、好的品质、好的销量,甚至还可以买来好的管理等。
因此,许老板应该在理解汽车行业基本规律基础上实施强势领导,这样才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否则干预形成破坏,放权形成混乱,老板发现混乱自然又会加强干预,这样又形成破坏。如此反复,成为一个解不开的结。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信息无疑有二:一方面,对造车缺乏敬畏心;另一方面,对造车认知理解不够。而这两方面又互为因果关系。
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非也。帮宁工作室认为,资金只是必要条件,但绝非充分条件。汽车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除不可或缺的资金外,还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管理模式、治理方式、人才架构以及经验积累等。
“从这个角度,恒大也好,宝能也罢,看起来在这一轮实战中投资都很大。但学费越贵,学习越接近实战,学习效果就越好,而他们都有条件付这笔学费。”停顿片刻,上述资深人士补充道,但即便如此,也不排除最后可能的结局??地产精英跨界汽车,还是不成功。
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有??市场永远对有准备之人敞开大门,关键在于闯入者能否抓住机会。
这显然是一场艰苦卓越的马拉松长跑。吉利造车19年后才推出领克品牌,长城造车26年后才推出WEY品牌,恒大汽车要用三五年时间达到别人几十年走过的路和迈过的槛,显然并非易事。
按照行业资深人士的说法,这个距离,或许需要用一代车(交学费)来认识。
机会与建议
再看机会(Opportunity)。
恒大造车还有机会吗?
来看看新老选手们的竞技场。眼下,正值新造车势力重新洗牌,强者艰难杀出一条血路脱颖而出之际,新能源汽车赛道里的选手经过多轮洗牌后,留下来的将越来越少。这正是后进入者的机会。
以此判断,恒大汽车还有近两年窗口期。按照市场和商业游戏规则,这两年里,新造车势力们势必继续洗牌,弱者将继续淘汰出局。
亦因此,经济低迷的当下,如何抓住全球汽车行业重构、新旧造车势力重新洗牌,以及消费者转型升级的风口,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考验的当是许家印的管理能力和生存智慧。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恒大汽车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汽车、丰田汽车,而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汽车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包括硬件、软件、生产、制造、材料,以及供应链等诸多方面。
作为后来者,恒大汽车有没有形成这样完善的产业链条??一条足以对抗大众汽车、丰田汽车,甚至包括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这些成熟汽车企业的产业链条?
我们已经做过评论,恒大汽车虽然赢得近两年窗口期,但这个窗口期不只留给恒大汽车抑或中国品牌,恰恰相反,中国大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全球竞争平台。更何况,近两年来中国品牌形势并不容乐观??其市场份额已从50%下滑到当前的35%左右。
恒大汽车能获得这个机会吗?它又用什么方式战胜那些竞争对手而获得这个机会?
该资深人士认为,能把地产做到像宝能和恒大那样,都是具有大智慧之人。倘若他们经历过一轮实践后,再把成功经历和汽车行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跨界融合,产生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品格,这也是对汽车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新造车势力中已有行动者。比如互联网出身的蔚来和小鹏,他们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用户价值思考方法。过去几年,他们与汽车行业传统实践结合,逐渐把脚扎实地落在地上。
仔细分析这些并购案,至少目前来看,以国能电动汽车、卡耐新能源、英国轮毂电机公司等为对象的收购并不太成功。但另一方面,许家印又是成功的。
尽管我们无法在此时此刻立下断论,恒大造车究竟会成功,还是会失败?但综合此前恒大汽车种种表现,我们至少可以从并购事情上看出一些端倪。
是否发生并非本文关注的重点,重点是我们能从这些有限信息里读出什么?所谓内行人看门道,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读到的是,恒大汽车在用6款概念车体现一种品牌调性??颇有些美式豪华的感觉??而不是拼凑出来6款车,这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是一方面。
对于造车,许家印在2019年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伙伙伴峰会上讲过一句被广为传播的名言,其实就是五句话??“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恒大造车的核心逻辑??把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过来,买不过来的就全方位合作。
3月15日,恒大健康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该公司持有荷兰e-Traction公司全部股权。
因此,尊重汽车行业规律、尊重汽车人才、尊重汽车运行逻辑,而不是以野蛮人方式闯入就变得至关重要。
是不是这就意味着许老板不能干预?答案是否定的。观察人士认为,像恒大集团这样的企业,没有许老板干预,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干预?“涉及汽车行业特点的实施,要尊重专业人士意见。忽视汽车行业实践的基本规则,会付出更多学费。”该人士说。
以2019年为例,来看看许家印如何将其造车逻辑落地。
1月15日,恒大集团斥资9.3亿美元收购NEVS(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51%股份,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1月24日,恒大新能源动力科技(深圳)公司以10.59亿元,入主动力电车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持股58.07%,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不完全统计,仅以2019年计,许家印便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的47个城市,拜访了58家全球汽车产业各领域执牛耳者,先后建立工程技术研发、造型设计和供应链等强强朋友圈。
1月29日,恒大健康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科尼赛克,双方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制造世界最顶级新能源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被淘汰出局者留下的机会,并不一定就能留给恒大汽车。它可能留给任何一个胜出者,比如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大众汽车、丰田汽车,或者特斯拉,或者中国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等。
5月30日,恒大健康以合并方式全资收购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ean,将其合并到NEVS的附属公司Virtue Surge.
11月12日,恒大新能源与全球6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签约。206家来自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企业代表出席,其中包括13家世界500强企业。正是在这次史上最强汽车供应链盛会上,许家印吐出了上面五句话。
对恒大汽车来说,这还不是最大威胁。最大威胁的关键因素是许家印本人。这要看许老板能不能真正对汽车有敬畏心,能不能真正尊重行业规律和逻辑,能不能真正信任专业团队,以及能不能改变恒大集团一以贯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许老板决策的一小步,其实就是衡量恒大造车成败的一大步。
……
追踪恒大造车最近两年足迹就会发现,许家印用他自己的方式打造了恒大汽车。简单归纳就是??花最好的钱,找最好的人,施加最大的压力,提供最好的资源,获得比别人更好的结果。这种方式曾在恒大集团其他板块获得成功,许家印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成功模式复制到汽车板块。
2020年6月,当恒大健康以3.795亿美元收购NEVS剩余17.6%股权后,许家印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宣布收购计划第二天,恒大健康股价开始暴涨,市值一度达到3200亿港元,超过恒大地产和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的比亚迪汽车。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现象发生在恒大汽车连一辆车都没有造出的背景下。尽管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许老板通过这个不太成功的并购,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成功。
对恒大造车的建议
许家印能打破魔咒吗?
恒大造车逻辑
综上种种,对恒大造车,我们的建议是??要尊重汽车,要对造车心存敬畏。
先看优势(Strength)。
许老板或许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一个明显例子就是,恒大汽车核心管理层几乎都来自恒大地产。在外界看来,项目推进中直接套用地产模式,就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典型的外行决策、内行执行??这是最近两年恒大汽车表现出来的事实。
按照恒大造车规划,恒驰1实车之前就已经曝光,目前正处于试装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投产,明年批量上市。至于其他车型,将在2021年陆续量产。
造车为何如此不同?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汽车行业需要相对繁琐复杂的流程链条,组织和流程建立在有明确核心目标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一群各自有很好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不等于一个好公司,这方面已有很多案例为此提供注脚。
干造车,要么自己是行家,要么信任一个行家。前者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他对汽车产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供应等都了如指掌,在执掌长城汽车30年中,他自己则成长为行家里手。后者可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到合适管理者,对他充分信任并授权。当然,许老板可以“胡萝卜加大棒”适当督促。
更具体些,许老板要做的是,管好恒大汽车战略方向、人和财等关键问题,其他具体事务交给执行层面即可。
最后看威胁(Threat)。
磨合是恒大汽车当下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恒大集团执行力超强、务实肯干,但或许是成功惯性思维使然,就企业基因和文化看则创新力不足,对新事物融入度不高。今年5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旗下整车研究院院长黄向东离职,其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专业人士融入不了恒大汽车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