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湖南长沙召的第二届“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上王青表示,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的理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用车的途径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享出行基本上实现了灵活的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这对于汽车市场的影响还会更加的显现出来。王青预测,十年后大概因为共享出行减少的汽车销量可能是在4500到5000万辆,以后这个数字会更高。
王青预测,十年后大概因为共享出行减少的汽车销量可能是在4500到5000万辆,以后这个数字会更高。
从国际的产业链的布局来看,下一步很多的跨国厂商要做选择,在风险和效率之间做出选择。全球配置资源形成统一的生产配置中心,是效率最高的,但是由于格局的变化和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厂商都在考虑把全球的产业链打散,形成一个去中心或者是短面化,形成这个格局。但是这个格局一定影响到效率,跟你原来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会影响,所以要在风险、成本和效率收益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不同的厂商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适应变局,抽身乱局,突破困局。
在未来什么样的要素会更加关键呢?以前我们说人才,实际上在我的感觉里,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这样的要素应该是最值钱的,推进经济发展核心的要素。但是到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人和物相结合的要素成为更加稀缺的要素,哪些呢?比如说像信息,最近提出来的数据,如果没有人和系统对接起来,是没有价值的,包括我们所说的像产权类似于这样的要素是最值钱的,一定要关注人和物相结合的生产要素,不仅关注土地或者是资本的要素。
从变革方面,刚才邵总谈了很多,我就简单说一下。变革从消费端来看,我承认有很多方面的变化,结合今天的议题,从消费端来看,居民消费目前有两个很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消费的兴起。以前经常说的长远现在逐步成为现实,我们知道在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或者是工业经济时代我们所讲的是规模经济的效应的概念,规模经济是讲一定有主流的产品和主流的市场,通过产量,通过资源的整合把成本降到最低提供给消费者。但是目前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前可能有,但是现在更多的细分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可以被识别,可以被捕捉,在柔性生产的技术下和供给体系日益的小型化和分散化的背景下可以被实现。所以整个市场的格局大家都可以看到最左边的图(图),从主流的市场逐步变化称由若干个小市场叠加的大型市场,一个厂商很难把所有的市场占领,这是给每一个能够捕捉到市场变化的企业的新机会。
还有一个是潜在消费者人数,80后、90后、00后人数是在不断下降的,我们知道汽车市场从目前来看,短期看疫情,中期看宏观,长期看人口结构的情况,我们要看人口聚集和分散的情况,长期还是要看人口。目前来看90后比80后减了5千万人,00后又比90后减了1千多万,其实90后是奇妙的年代,这个年代有很多的标签,比如说“负一代”,月光族,乐活族,生活的方式跟理念跟80后不一样,导致汽车需求不是平滑的,90年代出生的人是一个坑,储蓄来看90后的储蓄只有8000多元,所以90后对于整个汽车消费市场是非常奇妙的年代,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也有分析说现在90后80%的人是没有车的,不是说买不起,就是不想买,特别是90后承担我们国家房住宅快速上涨最突出的一代,房价上涨大部分由90后来承担。
再一个是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的理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为什么买车,就是用车,以前用车的前提是在当时的环境是买一辆车是最容易实现的,但是现在,用车的途径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车回归到出行,我们出行的可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能用到车未必买一辆车,这是消费理念的变化,像共享出行基本上实现了灵活的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这个对于汽车市场的影响还会更加的显现出来。根据我们目前对于共享出行替代私家车,十年以后大概因为共享出行减少的汽车销量可能是在4500到5000万辆,这个是大概的水平,以后这个数字会更高。
2、从乱到治的过程怎么践行?中美的关系是世界的问题,完全脱钩在当前的形势下很难实现,但是相对脱钩是有可能的,在高基数、高端的领域会实现相对的脱钩,但是中低端的商品脱钩很难,因为从东南亚的情况下,短期内建一个产业链,可能三年之内就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我不同意以前有人说整个产业配套能力在大陆,越南短期内形成,实际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到5年是够的,但是我们要看综合的,产业链在你那里,要综合分析整个市场的格局未必会做出新的选择,我一定会把一些产业放在那里,从目前的投资情况来看也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汽车整体的需求大家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增长最快的时期已经结束了,汽车进入家庭最快的时期已经结束了,甚至不能说进入了中速发展阶段,而是进入了中低速度发展阶段,从汽车拥有量来看,增速是50到100辆,100到200辆是高速阶段,每年增长20%持续5到7年,从我们国家来看超过了200辆的,即将进入中低速发展时期。所以汽车市场潜在增长量是1.5-2%区间,所以我们要习惯或者说我们要善于在这个中低速增长的区间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3、在危中寻找机会。我不是在一线,没有那么灵敏的感悟力或者是感知力,我只是从研究的角度谈一下。
右边的图也是说明这个问题,当一个经济体,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经济体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消费超过商品消费,我们说这个经济体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是54%左右,很快进入服务消费日益超越商品消费经济时代,我们正处在变化的窗口期。
增强研发设计创新的平台功能,提升兼容拓展细分市场和小众市场的能力,以后不要瞧不起小众市场,这是未来你获得多大发展空间的根本因素,所以一定要了解需求,了解不同年纪,不同性别,不同需求,不同家庭成员,甚至是大部分有什么慢性病、颈椎、腰椎疾病的人的需求,对空气的需求,防疫的需求,都会引发一个小众的市场。现在的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平台,就是说只是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掌握一个核心,平台是什么概念?就像海尔这样的制造企业,一定是一个整合要素、配置要素,实现创新的整合的大平台,大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在未来可能要向这个方向去发展。
国内市场将对厂商和经销商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刚才所说的服务会成为消费的重点的时候,对于你的服务能力,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点就不多说了。
再一个是汽车产业组织面临较大的范围和程度的整合,因为需求量在不断的减少,企业对于产品会发生很大的市场调整,无论是从企业的整合还是产品的整合、品牌的整合、平台的整合,马上就会发生或者现在已经发生。
现在的信息技术对生产、流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行重构,刚才邵总介绍了很多案例,我就不展开了,对于管理的改变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已经感受到了。
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价值链和供应链,以前我们所说的工业时代,生产是核心,成本的降低是商品能不能在市场上快速拓展的关键,所以厂商一定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位置。但是目前的情况,需求在变化,市场在细分,只有把消费者从后端调到价值链的前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去进行产业链的设计、供应链的设计,这才是一个适应未来变化的趋势。
第二个是服务消费需求会日益转为商品消费需求,从新型的工业化国家来看,和我们国家来看,这是一个规律,当人均GDP,按照90年代达到1万来看,此降彼升的过程开始了。中间的图,同一个颜色是经济体,实现了服务消费需求,出现了商品消费需求,这是支出的比重关系。当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规律。当然对于我们整个汽车消费而言是什么样的?当前我国换成90年代国际元来看,从感觉上来说,在消费的过程中,包括购物中心的变化,日常消费变化来看,花在商品上的钱可能已经没有花在服务上的钱多了,对于我们汽车来说,汽车可能是一个价值链创造的载体,是创造价值链的开端,就像珍珠一样,实物商品是核,但是服务消费可以不断的基于这个商品不断的壮大,变得更加的亮丽,这是整个价值形成的过程。
发挥数据和客户的优势,打通融合跨界营销的接口和空间通道。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竞争者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你自己的业务方向也不知道将来会向哪里去,但是有一条未来以消费者为核心,也就是说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资源,客户的数据会成为这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我高端车、豪华车的客户群体与哪些重叠?四合院、高尔夫、独家、摄影等群体是重合的,下一步卖车的人不一定关注在车上,一定要把这些消费打现通。现在很多的平台,外卖的平台,出行的平台,旅游的平台,大家会发现越来越像了,为什么?把相同的潜在客户集中起来,把通道打开,卖车是这样的,我车的资源可能和其他的消费需求打通了。这个事情不一定我们自己来做,但是要接口留下来,把高尔夫、游艇的需求能够对接进来,快速把系统打通,实现增值的能力,把客户最大价值的开发,这是未来的趋势,共享客户、共享市场,共享资源。
在整合的过程中有些是烧钱的事,有些事情是烧人的事,有些事情是烧时间的事,在研发、拓展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有能力,有优势的企业要做好烧钱的准备,烧人的准备,比如说研发,没有人肯定不行的,还有一个是烧时间的准备。有些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不是靠勇气和自信,明天我有钱投进去,芯片就解决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短期内我觉得有很多中国高端技术的研发是需要烧时间的事。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的时间,这个变局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从未有大变局来看,还是从当前国内外的一些经济、其他方面的变化来看,从消费本身的变革来看,从创新技术来看都是大变局的时代,但是这个变局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会整合,会提升,它的竞争会加剧,一些外在的力量会更快的切入到市场领域,我们的商业模式也会发生一个剧烈的变化。表面上是一个乱的过程,其实是从一个旧的均衡在变局的条件下向新的均衡条件的过程中,最后从厂商来看,还是从平台公司来看,还是从消费端来看,我们怎么更好的去解决一些我们面对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困境,怎么去超越目前所面对的困难,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
要把产品销售作为创造价值的开端,向上下游业务拓展能力。这个不多谈。
从政府的角度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适应发展新要求的消费贸易研发人才政策,从政府的角度肯定是这样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才,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一个地方发展或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短期靠海归,要想快速提升你的实力,就要花钱把海归弄进来,肯定会见效。长期要靠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就会被“卡脖子”,中期看大企、外资企业的技术高管和营销方面的高管,这部分人是中期创新的主要动力。从人才的角度来看,高端人才吸引他们靠什么?靠事业,靠股权,靠发展空间,低端人才靠收入、工资、待遇,最难的是中端人才,中端人才不是靠企业,一定是靠地方政府,学期房双重国籍等这些问题不是靠企业能够解决的。所以靠政府、协会、企业通力合作把政策搞好,环境搞好,搞开发、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