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约束和监管,腾讯劝退35+“高龄员工”只是冰山一角

在互联网行业,这可不止是个段子。最近新闻和社交媒体的消息表明,多家互联网大厂正在劝退35岁+的“高龄员工”。例如就在前几天,广泛流传的朋友圈截图说腾讯在认真劝退高龄员工(定义是80-85年出生的尚未成为高管的互联网从业者)。其方式为:第一,没有签终生合同,不续;第二签了终生合同的,改项目,大多数逼迫他们跟90后汇报。


近年来,很多公司更是挑战劳动法试图将这种加班制度化。2016 年 9 月初起,陆续有网友爆料称,58同城实行全员 996 工作制,且周末加班没有工资。2019 年 3 月,曝出京东开始实行分部门的 996 或 995 工作制,要求员工“全情投入”。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能如此让人前仆后继?一方面是因为前途(似乎)不可限量。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吸引人的致富神话和阶层跃升故事大都发生在这里。前有乡村教师马云成为跟外国总统谈笑风声的男人,后有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这个曾经月薪3000的记者,套现15亿后潇洒离场。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截图


当然,这只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总体来说,互联网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似乎脱离不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定论。除了裁员潮,还有更多让行业中下游的人瑟瑟发抖的骚操作。

工作996,用完即弃

网友表示,如果真要比较,说起来鹅厂要比华为好,因为华为裁员是从34岁开始。早在2017年知乎上就出现了点赞过万的问题?如何评价 2017 年初华为开始“清理”34 岁以上的职员?

那业界大佬们怎么看?马云说:“996 是修来的福报......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网上有个段子,说千万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贷、房贷以及二胎的已婚中年人。

互联网行业加班多一直都是“行业惯例”。996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滴滴曾经发布的互联网公司交通大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的平均下班高峰时间真的集中在21至22点。身在其中的人苦不堪言,你不加班,别人在加班。老板或同事不下班,你只能摸鱼式加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图片来源:《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前关于超龄就裁退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电子厂招工都要求40岁以下,因为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速度不够年轻人快。服务业也认为年纪大了的员工不讨喜、应变能力差。而技术工人和白领工人则没有这样的担忧,技术工人资历越高越受欢迎,白领则有教育背景和经验累积打底。

即使以上列举了这么多互联网企业的骚操作,却还是不能不提这个行业最蛊惑人心的部分:进入这个行业,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互联网行业一度是高校毕业生最羡慕的就业单位,而入行更需要过千关斩万将,比高考时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难。

如今,互联网行业将“高龄员工”的标准拉低到了35岁,理由也一样残酷:互联网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高龄程序员和码农们不止技术可能拼不过年轻人,熬夜更是拼不过;而高龄运营和产品经理们同样被嫌弃“不懂新玩法”。从投入产出比来讲,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又便宜又能加班熬夜还冲劲创意十足,而35岁+的员工可能已经熬坏了身体。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快速的大厂用未来(即使还没有影子)的IPO或者上市股权激励作为一切加班的理由:你不想要股权大把人想要,你不加班大把人想来加班。职场PUA最近更是成了一种常用的裁员手段。在微博、B站等平台都有人爆料,自己所在公司不想支付解雇赔偿金,因此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挑毛病、打击自信、关闭职场上升通道等方式来让人主动离职。

“共享员工”,剥削无止尽

互联网行业不止是由表面光鲜亮丽奖金几十万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等构成,还有大量的底层工人和临时工,后者近期更是加入了“共享员工”的大军。一些涉及实体服务的互联网大厂几乎就是由上百万的底层工人撑起来的,如270万送餐骑手之于美团,(号称)1000多万滴滴司机之于滴滴,盒马配送员之于盒马。

这些工人在互联网公司的法务结构里根本不属于公司雇员;TA们要么是与第三方的派遣公司、劳务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或者就是由第三方的外包商管理。以美团为例,这些工人们用自己一单一单的劳动为美团创造了利润,却无法获得劳动法的基本保护:没有劳动合同、加班费和职工社会保险。

如何评价 2017 年初华为开始「清理」34 岁以上的职员?

而最近热炒的“共享员工”不过是这种劳务派遣用工的又一种形式。听起来似乎都是好事:2月初,盒马鲜生与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合作,开启“共享员工”模式。

致富飞升之路,骗你没商量

大量应届毕业生奔着这样的前景而来,但是,有多少人可以真的笑到最后呢?绝大多数“996,ICU”的社畜,在经济下行时已经没有了年终奖,只能忧心被企业以PUA的方式劝退,到了35+也因为不再能熬夜加班就被“优化”掉。

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

说到这里,再想想那些维护无偿加班的说法真的有道理吗?放眼世界,在互联网科技最发达的米国加州,早已出台了清晰的法律规定加班费的计算。就拿电脑行业来说,公司必须向时薪低于45.41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16元)或年薪少于94603美金(折合人民币657517元)的加班员工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加班工资以1.5倍工资计算;超过12小时的,以工资的两倍计算。即使工资高于该项标准,也有可能视乎工作内容获得加班补贴。

图片:米国加州现行法律中对加班工资的计算

2019年上旬,在网上掀起大讨论的“反996工作制”为大家揭开了互联网企业的面纱。“工作996,生病ICU”这个slogan激起了广大从业者的共鸣,而程序员网站Github上相关的网页点赞竟高达25万。知乎、微博上的相关话题也在那一阵子天天上热搜。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西贝、温莎KTV、大众出行等40多家企业超过5000名员工加入盒马。可是这种所谓新的形式,本质上是一些餐饮企业员工去平台企业打了下零工??本来绝大多数配送员就不是平台企业的员工,而是属于劳务工作的临工形式。

互联网社畜在行动

……

Are computer programmers and other high-tech workers exempt from overtime?

面对剥削与压榨,社畜们并没有完全沉默。自2019年起不定期爆发的外卖骑手罢工以及2019年的那场反996工作制就是不同岗位的互联网从业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的行动。当一个不具名的程序员在Github上发出了“工作996,生病ICU”的号角后,几十万从业者纷纷以点赞、开讨论组、和自发宣传予以响应。

在2019年的劳动节TA们还发起了“给马云寄劳动法”的类似行为艺术,抗议996违反劳动法。整个“996.ICU”行动甚至引来了Python的设计者Guido van Rossum和百名海外微软员工的支持。

自此以后,关于互联网企业超时加班的吐槽和各种形式的话题就没有断过。今年7月,微博爆出了一个#微软抵制华为阿里员工#的热搜。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这是微软苏州某团队的一次自发行为,因为华为阿里员工跳槽到微软后时常 “比赛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发消息”,给团队带来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破坏规则,恶性竞争。他们因此在工作之余开发了Hackathon项目,每晚检测部门内部人员的加班情况并提出警告。

虽然目前看来除了举报和抵制企业骚操作之外并无行之有效的约束和监管行业的办法,但至少人们在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现状。最近微博上就出现了点赞转发几十万的帖子,被网友称为Xin时Dai的《不加班宣言》:

如果我觉得996不好,我就坚决不被上司PUA。

职场PUA,加班裁员两不误

只要我摸鱼,职场就少一个努力的倒霉鬼。


我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只要我摸鱼,职场就不能超时奴役所有年轻人。

有些互联网创业者善于运用自己的在业内的声望竖威,刚进职场的虾米们被权威和TA们画的大饼唬得一愣一愣,接受了一天24小时工作和待命是所谓“创业”阶段的必备。

不仅如此,我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我的摸鱼哲学照亮别的打工仔。

请更多人自私起来,强硬起来!不做甘心被996奴役的打工仔,抵制宣扬996是福报的资本家!

参考资料:

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1703210424075986_01.pdf

我若光明,职场就不黑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618811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行业上升期给出的薪金和奖励亦是相当丰厚的。除了薪水高于平均水平之外,动辄十几个月月薪的年终奖让人羡慕不已,更别提公司成功IPO和上市后可能获得的员工股权激励。



996.ICU


今年7月下旬Yamy被职场PUA 的新闻炸出了一大堆在互联网大小厂经历职场PUA的故事。互联网企业擅长给员工身前吊着胡萝卜+大棒,以驱使员工为了“理想”、“使命”和未来可能的收益而无偿玩命工作。

图片来源:知乎网站截图

https://github.com/996icu/996.ICU/blob/master/README_CN.md

华为、阿里员工跳槽至微软受抵制,被要求停止无意义加班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4533929976660464

《不加班宣言》

https://weibointl.api.weibo.cn/share/158110368.html?weibo_id=4524042549510122

https://bmcclaw.com/faqs/employmentlaw/unpaid-wage-overtime-and-commissions/are-computer-programmers-and-other-high-tech-workers-exempt-from-over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