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及涨跌幅放开至20%首日,无疑是成功的,除锋尚文化(300860.SZ)和美畅股份(300861.SZ)外,其余16只新股均实现了开盘及收盘50%以上的涨幅。
并且,只要不是300元时买进发行价只有10.16元的康泰医学(300869.SZ),即便是在206元买进南大环境(300864.SZ),首日浮亏也都没有超过20%的。
只是,那300元买进的13手和299.98元买进的8手,会否像当年中国石油(601857.SH)投资者从此仰望48元之巅一样,犹不可知也。
存量的创业板个股相对克制,只有坚瑞沃能(300116.SZ)、中潜股份(300526.SZ)、田中精机(300461.SZ)和天山生物(300313.SZ)按照20%规矩封停,其余超过10%涨幅的只有10只。金力泰(300225.SZ)则以14.5%领跌存量创业板个股。
显然,创业板放开涨跌幅首日的整体表现,与科创板自施行以来,日均涨跌幅超过10%的比重在5.8%,比重仍较低的情况相吻合,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
尽管如此,康泰医学和卡倍亿首日激进的表现,在放大收益和风险的同时,也让注册制下,越来越市场化的A股偶露了狰狞的一面。
前8月IPO融资额已超去年全年
实际上,在欢迎注册制的同时,市场的参与者们仍然也有些许的担心,注册制下快速的发行节奏,是否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拖累好不容易走出低谷的行情?
毕竟,今年以来,A股IPO融资总额已经不低。
据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统计,2020年初至8月22日,A股IPO融资额达2709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科创板贡献1598亿元,占比增至59%。2019年A股IPO融资额2532亿元,其中科创板贡献824亿元,占比32.5%;2018年IPO融资额仅1378亿元。
若加上创业板注册制的首批18家公司200.66亿元的融资额,A股IPO融资总数已经接近3000亿元,后面几个月如果维持目前的速度,今年IPO融资总额将会更高。
仅7月份的IPO募资规模大幅增加到1003亿,已经超过2015年高点,“放在长期来看,这有可能是让A股形成慢牛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是短期来看,这个问题现在还不需要担心。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向时代财经记者透露,2014-2015年有大量的增发,而现在的增发虽然相比2018-2019年有回升,但整体规模依然很低,IPO和增发的总募资规模还不是很高。因此,注册制带来的IPO增加,对市场总供给的影响可能会大幅推后。
实际上,“期内由于创业板注册制后估值向科创板靠拢,预计估值上行动力以及题材效应会对冲由于IPO扩容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中原证券分析师杨震宇认为。
而目前A股还存在一个有趣的特性:由于赚钱效应,吸引着场外资金跑步进场,资金压力大,大盘涨幅也大。
方正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赵伟解释,7月二级市场面临以科创板为主的8000多亿“大小非”解禁压力,还有1000多亿的IPO,近万亿资金将在二级市场流出,当时市场也是担忧A股市场能否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压力。
然而,7月大盘的走势,还是给了市场不小的惊喜,面对近万亿资金压力,却走出了大幅上涨行情,显然,A股市场有较强的韧性。
注册制下A股定位已经改变
相对于IPO的抽水,市场更应关注到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下的IPO性质的改变。
借鉴海外资本市场,从美国、英国、韩国的多层次市场发展中可以看到,国家战略离不开资本市场助力。安信证券诸海滨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资本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注册制本质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金融服务实体,将是“金融供给侧慢牛”的重要体现,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强调。
方正证券赵伟也指出,对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的A股市场,我们充满预期与希望。
他认为,内外双循环下的经济周期将是充满活力的周期,是激发年轻人创业的周期,是工程师红利真正释放的周期。
如果说过去十年经济发展是信贷扩张所致,经济是以房地产为核心,老年人受益,财富掌握在房地产商手中的经济周期;那么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是资本扩张推动,经济将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年轻人受益,财富掌握在有激情、有科技创造力的年轻人手中的经济周期。
通过上市完成财富效应释放,是这个经济周期的特点,经济内循环主要路径为“资本扩张→先进制造业→消费”,资本市场活跃,经济必然活跃。
赵伟强调,即将到来的全面注册制时代,让新经济周期的经济充满活力是必然,A股市场也将如新经济周期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A股市场中长期趋势不会因短期因素影响而改变。
港台经验的借鉴意义
不过,广发证券戴康认为,注册制下新股&次新股受到一定的供给冲击。次新股稀缺性下降,15-16年改革预期期间次新股超额收益为-8.55%。
另外,从港台经验看,注册制下新股分化将加剧:
首发规模较大的新股表现更占优,龙头溢价更高,中国香港前1/3市值与后1/3市值新股上市后1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5%和-36.8%,中国台湾分别为22.2%和17.3%。
具备行业壁垒的科创与新兴产业新股更受资金关注。中国台湾注册制后涨幅居前新股多为科技制造与新经济产业(半导体、电脑及周边、资讯服务业);传统制造型行业(纺织纤维、橡胶工业)收益大概率为负。
长期来看,资金向优质龙头持续集中,小票进一步被边缘化。中国台湾市值前10%个股稳定跑赢市场,06年来年均超额收益13.77%;19年成交额排后10%企业,成交额合计占比仅为0.02%。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