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养老金融投资者不愿接受任何亏损风险,专家提醒贬值风险大

“43%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理财和投资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不能承受任何风险,这一比例太高了。”近日,在资产管理助力中国养老财富储备研讨会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说。

据会议当天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下称报告),超过60%的调查对象将“确保本金安全第一位,收益多少不重要”作为其养老理财或投资的长期目标。在董克用看来,这样的养老金融投资偏好,将会使资产面临贬值风险。“如果认为收益多少不重要,投资干什么?”他问道。

43.8%调查对象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非常有限,而且我国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则发展缓慢,只能实现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

养老理财和投资是提高养老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意味着应当承受一定的理财投资风险。然而报告发现,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养老理财或投资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即不能承受任何风险;同时,41.5%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内的亏损,只有14.72%的调查对象可以阶段性承受10%以上的亏损。报告认为,总体来看,公众的风险偏好整体偏保守。

公众对养老理财或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会受到其自身年龄、收入等因素影响。

据报告,调查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即在年轻时由于收入较低,加之买房、子女教育等支出大,风险承受能力有限;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增加,以及各类支出的减少,风险承受能力逐步提高;但到了退休年龄之后,收入来源开始减少,风险承受能力开始降低。

哪些人不能承受任何亏损风险?报告发现,各收入区间都有这类投资者,但在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人群中最高,其中67.8%的人都不能承受任何亏损;而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只有32.2%的人对养老投资有这样的要求。

董克用介绍,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抽样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理财偏好依然是银行理财,其次是购买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排在第三。“可以看出大家还是有储备意识的,但传统理财方式占了首位。”他说。

投资整体偏保守,贬值风险大

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认知,影响了个人怎样设定养老金融投资理财的目标。

调查发现,在被问到理财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时,63%的调查对象的回答是“确保本金安全,收益多少不重要”,只有18.23%和15.97%的调查对象将其长期目标定为"追上通货膨胀率为目标,能够保持购买力”和“大幅超越通货膨胀,在保持购买力之外实现养老财富增值”。

报告认为,大多数公众参与养老金融市场时愿意承担的风险相对有限,投资风格偏重保守型,对成长型资产的配置缺乏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养老金融资产存在贬值的风险。

“什么叫‘收益是多少不重要’?实际上收益很重要所以才投资,如果认为收益多少不重要,投资干什么?”董克用说。

报告指出,调查对象的基础金融知识的客观得分为61.24分,处于刚及格的水平。总体来看,大多数调查对象对金融产品的风险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但对通货膨胀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往往会忽略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对利率的认识也相对有限,基础金融知识水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公众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

董克用认为,风险与收益通常是相伴相生的,而不敢承受风险就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益。对此,报告中建议强化养老金融教育,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同时应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养老投资需求。

南都记者胡明山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