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国新网
记者 | 邹璐徽
编辑 |
1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是很重要的,未来即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那样做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丰富的补充资本的手段。”
在8月25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针对上半年银行业利润下降,监管机构是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要放松对银行资本要求的提问,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这样回答。
他表示,在疫情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盈利水平同比出现下降: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4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2%。主要是由于银行为实体经济减负,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前瞻性应对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这几个因素导致的。
但他也称,总体看,银行业整体运行是稳健的,拨备和资本水平是充足的。截至今年二季度,资本充足率14.21%,较年初下降了0.43个百分点,虽然比年初下降了,但是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所以目前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全年让利1.5万亿元,此次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刘国强也分享了前7月的成果:金融部门积极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共计8700亿元。
刘国强指出,8700亿元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降低利率减负4700亿元。其中,LPR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减负354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减负37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为债券发行人减负790亿元。
二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前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总共减负1335亿元。这里面延期还本付息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大约1215亿元,支持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为企业节约担保费等费用大约120亿元。
三是银行通过减免服务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2045亿元。
四是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减负大约660亿元。除这些以外,金融部门还通过核销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以自身的财务资源承担了市场主体的成本,既增强了金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刘国强补充称,“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更不是零和关系,不是说减负1.5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
刘国强称,商业银行贷款收入是贷款利率和贷款数量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后会增加贷款的需求,会导致贷款数量的扩大,价格降了,贷款的数量就增加了。这会对商业银行因为降低贷款利率造成的收入减少起到抵消的作用,量大了可以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这就是薄利多销。
另外,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取决于资金成本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诸多因素。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并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虽然贷给企业的利率降低了,但是金融机构自己借的钱利率也降低了,利差有所缩小,但并没有缩小的那么大,成本下来,这也对商业银行利润减少起着抵消作用,不会减那么多。
对于银行业的减少收费,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梳理了减费让利的重点:
一是不允许银行机构对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二是整治高收费;三是坚决清理和严格处罚隐性收费,一些不是明码标价的收费要坚决清除;四是整治附加收费。附加收费很多不是银行本身收的,是其他的中介机构和其他行政机构收的,比如登记费、抵押费、担保费、评估费,这都是市场其他主体收的,但是也作为其中一项整治措施,能少收就少收,不需要收就不收。
他表示疫情爆发以后,确实对金融行业产生了一些挑战,风险有所上升,但是整体来看,目前风险水平还是完全可控的。
为了对冲这些风险,肖远企表示,银保监会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二是督促这些机构做好压力测试,并且做好应急预案;三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今年上半年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比去年同比多处置了1600多亿元,力度是空前的。下半年还要把力度加大,争取不良处置到3万多亿元。”他表示。
四是要化解存量风险;五是坚决遏制增量风险,主要是强化公司治理,特别是要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同时也加强问责;最后是要做好资本和拨备工作,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就目前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透露了最新情况: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所以,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