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开全方位讨论,形成诸多共识。
发布会上,河南郏县荣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区域竞争力称号。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郏县牢树“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对标一流,改革创新,凝聚合力,争创优势,坚持硬指标和软环境双轮驱动,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时代郏县更加出彩的新标识,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深化改革,实现营商服务有“速度”。为让群众少跑腿,提升群众满意度,郏县积极在优质服务上做乘法。梳理“一次办妥”事项202项,涉及29个单位,全部在郏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涉及33个单位的979项审批服务事项完成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9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9%。全面推行“三十五证合一”和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持续压缩办事时间,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减少85%,登记时间由以前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时间由以前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其他多数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1/2以上,部分压缩2/3以上。
今年1—7月份,全县新增私营企业807户,同比增长32.3%;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36.6亿元,增长11.8%。
优化流程,实现营商工作有“力度”。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今年3月,郏县发挥县级领导包企业、“首席服务官”作用,明确42名县领导和85名科级干部,联系127家重点企业、55个重点项目,实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2019年以来,通过开展“遍访企业”和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等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80余件。今年以来,累计落实减税降费5312.8万元,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2517.4万元,为企业减免水、气、电费近900万元,落实企业稳岗补贴资金139.3万元,为24家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96万元。鼓励银行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增加融资供给,累计向801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0.98亿元,普惠授信贷款2692笔1.7亿元。为帮助群众解决贷款门槛高、程序烦琐、抵押物不足等难题,该县积极引进“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累计向全县授信12.3亿元。
健全体系,实现营商政策有“温度”。为打造良好的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郏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坚持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能受益的地方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并分设9个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营商环境“寻标、对标、创标”活动工作方案》等,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单位工作任务台账。
建立健全营商环境“1+15+N”政策体系:1个郏县营商环境优化年总体工作方案;围绕企业反映最强烈、群众呼声最集中的15个重点领域,制定15个工作方案;对照“三定方案”“责权清单”“一次办妥”事项清单、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围绕便民利企,结合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制定N个单项营商环境服务方案,打造“办事不求人”的郏县营商品牌。
厘清责权,实现营商措施有“精度”。为激活发展动力,郏县积极推动政府权力做减法,特别是去年以来,加大政策落实和制度创新力度,持续开展“五减一优”,清理规范证明事项4项,累计取消证明材料68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28项。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部门职能配置、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荣获河南省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开展梳理权责清单编制工作,1个月内完成全县31个部门(单位)的3219项行政职权编制任务,并及时将权责清单进行网上公开公示,既接受了企业和群众的监督,也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便捷、更通畅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