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坚持不懈念好“转减治”三字经,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开全方位讨论,形成诸多共识。

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上,集安市提出的目标就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必须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要努力创新做到。

发布会上,吉林省集安市市荣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区域竞争力称号。近年来集安市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坚持不懈地念好“转、减、治”这个三字经,着力培育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营商文化,切实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体现在推动集安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集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丁德贵在论坛上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实践证明,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反,哪里的环境不好,不仅使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投资,而且本地投资者也会纷纷抽走资金、异地兴业,造成资源外流、项目难上、发展滞后。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集安要想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把握主动、抢得先机,就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竞争力,聚焦短板自加压力,务实创新持续用力。

集安有一句口号:“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目前,从市级领导开始严格落实“四个一”“七联系”工作制度,即每名市级领导至少包保一个重点项目、一户规上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实地抓落实、现场解难题。引导干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重点要聚焦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妈妈式”服务,真正让“规则无偏见,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理念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打击为手段,持续开展了打击私搭乱建、超标排放、制假售假等“八项打击”,社会风气持续好转。特别是对腐败问题“零容忍”,从市级领导到村级干部,每个层面都有典型案件被查处,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着力构建即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强化效能监察,对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手软。

近年来集安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的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集安,百项高频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常态化企业开办不超过1.5个工作日;企业不动产登记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业务缩减为3个工作日,注销业务即办即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长不超过8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