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PO规模超三千亿,创下近十年新高,A股IPO速度该不该放慢一些?

IPO

此前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开局年份,但步入2020年之后,注册制改革已经逐渐向创业板市场开展,如今投资者已经深刻感受到注册制模式下的高速IPO发行节奏。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日,今年以来合计234家企业IPO募资达到3087.86亿元,同比增长136.9%。年内IPO规模超过了三千亿的水平,这一IPO规模水平也创出了近十年以来的新高纪录,注册制模式下的IPO发行节奏确实很快。

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今年均属于IPO加速发行的重要年份。与此同时,已有多家巨无霸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包括了中芯国际、康希诺等。在不久的将来,A股与港股市场仍将迎来巨无霸企业蚂蚁的回归上市,今年注册制改革的提速,也让资本市场增加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够赶在这些巨无霸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进行投资,而当国内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逐渐放开之后,我们才可以投资参与到这些熟悉的企业之中。但是,此时此刻,这些企业已经步入了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最可观的投资利润却给了海外投资者分享了。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些年来A股与港股市场正尝试着多元化的制度改革,从允许同股不同权上市,到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再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多套的上市标准等,两地资本市场也正在加速释放出制度改革的红利。近年来,包括京东、阿里等巨头企业纷纷回归上市,虽然投资者未能够赶在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投资参与,但起码还是尝到了甜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加速释放,相信未来资本市场会孵化出更多优秀的企业,尤其是未来存在高速成长的企业,聪明的投资者也可以从中享受到企业高速成长的红利期。

如今,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已经步入加快推进的阶段,在科创板、创业板先后实施注册制之后,未来不排除还会向全市场推行,届时A股市场有望全面进入注册制时代,这将会对A股市场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

不过,注册制全面推行,是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体现。但是,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背后,仍需警惕注册制背后的双刃剑影响。

从有利的角度出发,注册制全面推行,可以简化企业发行上市的流程,并加快了企业上市的节奏,更有利于企业提升直接融资的能力,逐渐减少对银行间接融资的束缚。与此同时,注册制全面推行,仍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全面提升,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加快往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靠拢。此外,通过资本市场这一个大平台,将会为国内市场孵化出更多的知名企业乃至巨无霸企业,这些年来,我们也亲眼见证了不少企业从小市值公司发展至大市值的公司,甚至把企业影响力推到了全世界。

但是,谈及弊端之处,注册制全面推行,将会大大提升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以今年为例,A股市场年内IPO募资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出现同比大幅增长,但是,在同一时间段内,A股实现退市的企业却为数不多,与同期上市的公司数量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注册制全面推行,意在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但在注册制推进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而不是一味追求上市数量。但是,在提升股票退市的背后,国内资本市场仍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因素,有的牵涉到地方企业,保护力度过多影响企业的退市流程。有的则是在企业处于退市边缘之际,却获得各种各样的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由此导致股市不死鸟神话的长期存在。

当然,在股市提升退市率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投资者索赔效率的实质性提升,例如集体诉讼、民事赔偿条件简化等配套措施就应该得到实质性的跟进。不过,就目前而言,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股市上市率与退市率的比例并不均衡,市场优胜劣汰的效率仍显偏低,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之路仍显任重道远。

从中芯国际到康希诺,再到未来的蚂蚁,A股市场的IPO压力越来越大。在A股市场站上3300点乃至3400点之际,因股市融资需求旺盛,而市场增量资金却未能够及时跟进,由此导致了市场投融资功能的持续失衡,这反而对股市的持续上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从近期A股市场的单日成交量来看,市场也从原来日均1.5万亿的成交量能缩小至不足9500亿元的成交量能,在融资压力不减背景下,股市增量资金不足,市场的投资信心以及做多热情自然也会受到了影响。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IPO速度确实比较快,且单周募资规模较高,对市场增量资金以及存量资金而言,确实是不少的考验。此外,A股市场在退市率方面仍显偏低,在股市上市率与退市率相对失衡发展的背景下,自然也会影响到股市的投资活力。因此,在市场增量资金跟不上、日均成交能明显萎缩的背景下,或许需要适度放慢IPO节奏,不要把刚刚积聚起来的投资信心与赚钱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透支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