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租车的成本远低于购车成本,当然这仅仅是在北京的情况,如果在道路环境不太拥挤、免费车位充裕的城市,上表的对比结果可能刚好相反。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态势逐渐趋于平稳,人们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在家闷了几个月,从年初至今的几乎所有出行需求集中爆发,不仅热闹了新车市场,同时带动了国内租车市场。
国内的汽车市场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愈加理性,汽车从最初的“面子”工具慢慢转变为如今的代步工具。虽然每次上千元的租车费用看似很高,但比起私家车每年15%的贬值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私家车每年的保险、保养、洗车、车位、修理等等费用,以租车的方式都能避免。我们以月销量稳定在前三名的大众朗逸举例:假设用车环境在北京,只有自驾游或少数情况下租车出行,每月用车5天,整年合计60天,每天租金+保险+服务费约273元,每天行驶200公里,一年合计12000公里。
根据携程在8月初发布的《2020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复苏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一月至三月各大租赁公司损失惨重。但紧接着的复工复产、油价下跌、高速公路免费等外部条件极大程度地激发着人们的出行欲望。尤其是经过这场疫情,大家对出行私密性、安全性格外关注,加之提倡私家车出行,越来越多的无车家庭选择租车出行,这使得个人短租、租车自驾游发展迅速,成为复苏汽车租赁市场的主动力。
与之对比的自购车型同样选择低配的朗逸1.5L 手自一体风尚版,指导价是11.19万元,优惠后落地价11.15万元。自购车假设每年行驶15000公里,用车环境同样在北京,按照首年新车贬值15%来计算得出如下数据。
截止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2.7亿辆,汽车驾驶人4亿人。换句话来说,目前我国多名驾驶人共用一台车,甚至部分驾驶人无车可用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所以说汽车租赁市场依然可以挖掘出大量潜在用户。预计今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0%,有望在年底突破1000亿元大关。
相反,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城市内部道路条件良好,停车位充足的“小镇青年”则更适合购买私家车。私家车能极大地扩展人们的生活半径,再加上用车成本不高、租车公司门店网络布局不足,这种情况下买一台属于自己的小车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关于租车方式目前基本分为四种:短租、长租、分时租赁、以租代购。
总结:因为这场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汽车在出行生活中重要性。于是不少人预测疫情结束后汽车市场会迎来同2003年“非典”结束后相同的销售小高潮。在买车前或许也应该考虑一下汽车对自己真的如此重要吗?日后的养车成本会不会成为生活的负担?其实,换个思路也能实现自己汽车生活,相较于高昂的养车成本,租车似乎更具性价比。
短租,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租车方式,以天为最小计价单位适合租车自驾游。或者用车时间不长,能在一天之内完成用车。
这也引出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租车并不适合所有人。例如在北上广深这种超一线城市中,购车指标“一牌难求”。交通拥堵、停车难成了这些大城市的顽疾。不少有车一族工作日乘坐地铁出行,只有周末假期才开车出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车辆都安静地趴在停车位里。这种情况就比较适合租车,日常工作没有用车需求,仅仅是在假期才会租车出游,不用每天抢车位,也不用担心城市内涝变成水泡车。车辆健康状况由租赁公司负责,还能实现长途自驾游后异地还车。可以随时随地用车的同时又能节省不少财力和精力。
长租,相对于短租来讲,长租的租期就会很长。一般租期至少为一个月,也可以按年租赁。这种玩法主要对应企业客户,企业自购车辆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车辆贬值及剩余价值在财务操作上比较复杂,还需要安排专人定期维修保养。而企业选择长租就能避免这些麻烦,只需定期支付租金,车辆的维保工作交由租赁公司打理,企业因业务调整而产生的用车需求变更也能很快落地实施。
分时租赁属于近几年新兴共享经济的一种,租车时间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求随时安排,用车成本几乎也是最低的一种。优点是使用方便,不需要提前预约,随时使用。但缺点同样明显,由于大部分分时租赁车辆的运营方式都类似于共享单车,日常工作人员很少打理,车内经常会留有上一位用户遗漏的垃圾,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同时分时租赁多为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并不能满足长途出行的需求。此外,几乎所有的分时租赁车辆都需要定点取还车,网点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且经常会碰到网点车位紧张,无法还车的尴尬局面。
以租代购在国内并不常见,其本质类似于分期付款,只不过前期并不需要或者只支付很少的首付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每月按时缴纳租金,到期后可以补足尾款留下车辆,也可以退租车辆。国内只有很少的经销商提供这种服务,且常见于购买网约车或者互联网购车平台。而且国内以租代购这种形式发展并不成熟,收费不透明、收费高,并不建议使用。其实以租代购本质上还是属于购买私家车,和我们要讲的汽车租赁仍有不同。
这几种租车方式各有优劣,还是要结合用车环境使用不同的方式。
- 上一篇: 国务院: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 下一篇: 补贴/降价 重庆发布新能源车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