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蔓延影响下,国际形势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业的稳健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到底怎样的经营策略及业务模式才能经受得住严峻市场的考验?
近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平安银行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各方面数据表现不俗: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生产”,坚持内涵式发展,努力将科技赋能发挥最大化。在其积极推进各项战略落地过程中,半年报各项业绩指标平稳增长,展露出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强劲韧性。
平安银行的答案是坚持数字引领,夯实基础,提质增效,服务实体,从而实现营收正增长。2020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83.28亿元,同比增长15.5%;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61.50亿元,同比增长18.9%。
银行报表是经济真实景气度的后视镜,今年在新冠疫情持续、贸易战、监管引导主动让利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下,银行如何实现业绩穿越周期?
值得留意的是,中报披露,6月末平安银行私人财富达标客户AUM规模9,230.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私行业务除了护城河高,还具备抗周期性强、轻资本、资产优质等优势,华泰证券认为,平安私人银行“依靠其差异化禀赋,快速整合资源,具有潜在破局机会。”
确立转型新驱动力:重塑资产负债表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着眼长远“重塑资产负债表”,主动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在加大核销的同时,提升拨备覆盖率至214.93%,较上年末上升31.81个百分点。实际上,有分析师测算,如果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保持在一季度200%的水平,净利润就会增长接近20%。平安银行主动计提拨备超4成,不惜放弃净利润数字的“好看”,体现了其应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清醒思考和不为短期利益所惑的战略定力。
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双位数增长的背后,源于银行负债成本的持续优化。2020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负债平均成本率2.42%,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基点。零售、对公业务和同业资金三大银行业务条线的资金成本均显著下降。得益于负债成本的改善,平安银行上半年净息差 2.59%,在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21%的情况下,仅同比下降3个基点。
全球银行业已经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近年来,围绕“数字化”、“生态”、“开放银行”等主题,领先银行纷纷开启探索模式。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经验表明,技术驱动并非纸上规划,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就难以构成实质竞争力。平安银行在科技方面重点投入,零售引入了近300位大数据、人工智能专家,打造了“四个一”工程:一套互联网发展机制、 一个扎实的知识库基础、一个智能营销平台、一个智能风险中台,这些既驱动了业务的发展,其本身形成的系统平台也成为了平安银行零售新的护城河。
前瞻性的增加拨备计提,加大清收力度,种种指向性极强的措施让平安银行经受住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资产负债稳健增长,质量保持健康。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41,786.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其中贷款规模25,084.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负债总额38,27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其中吸收存款余额24,861.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 不良贷款率为1.65%,与上年末持平,对公不良额和不良率双降,不良生成率持续下降。
展望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构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的重大战略布署。为保持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领先性必须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技术改变着企业同样也改变着银行,商业银行走向以技术为主导的金融运行。平安银行作为始终跟踪并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商业银行,已经插上科技的翅膀底气十足,谢永林甚至在长达一小时的演讲里只分享了一件事,那就是平安银行的核心宝藏——科技,同时向外界传达了坚定的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2020 年是平安银行新三年战略举措的起步之年,从中报中可以看出,平安银行通过构建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同业业务“3+2+1”经营策略,实现业务均衡发展“有韧性”,进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科技、生态、渠道三大赋能驱动银行资产负债转型。
保持核心业务韧劲:零售和对公稳中求进
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平安银行在零售上更强化四化策略: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在疫情之下打造持续的获客能力,不断扩大有效客户群体。
手机银行是生态平台建设的直观体现,也是检验一家银行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标准。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及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均突破1亿户,客户数是四年前的4倍,月活数是四年前的近5倍。具体来看,个人存款余额6,427.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在消费金融方面,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到6,148.01万张,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8.1%;个人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新发放1,070.06亿元,同比增长35.2%;汽车金融贷款新发放961.96亿元,同比增长40.6%。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布局数字化战略、如何规划数字化实施路径、如何推动创新从亮点变成规模化的实践等等。平安银行对此有自身清晰的规划,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布局科技就是布局未来,未来三年,我们在业务上的目标就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
AUM(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被视为银行零售金融竞争力的核心指标。2020年平安银行深入推进零售战略转型,AUM迈上新台阶。2020年6月末,该行AUM规模23,216.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全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33.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
其中的一个“差异化禀赋”,即平安银行的综合金融优势。平安银行把私人银行投顾更多配置在总行,建立一个统一客户服务平台,配置一组专家队伍,包括零售、投行、税务、法律专家甚至包括海外投资专家,线上线下结合来满足私行客户的需要。8月份,平安私人银行帮助客户落地了一单2.6亿的保险金信托,规模全中国最大,这也是银行零售、寿险队伍+信托公司综合金融协同结果。
在综合金融的另一端,平安银行全面构建“AUM+LUM+平台”经营模式,做精做强对公业务。坚持聚焦“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综合金融”三大对公业务支柱,重点发力“战略客群、小微客群”2大核心客群,全力支持全行业务均衡发展。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结构有效改善,上半年对公(不含资金同业业务)非利息净收入66.32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综合金融起到重要作用,中报显示这块收入贡献主要来自于综合金融、福费廷、票据贴现、银行承兑及电子商务等多板块的共同发力。另外,据平安银行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透露,综合金融对平安银行公司业务带来贡献,包括存款、包括代销的保险,都有非常快速增长。
对于新三年的目标,分解到业务条线,平安银行有着清晰的路径。未来平安银行将不断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公司业务快速突破。零售业务将重兵布局信用卡、私行财富业务、数据中台三大突破口,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业务颠覆、爆发式增长,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零售”。对公业务重点打好新型供应链、客户经营平台、票据、复杂投融和生态化综拓“五张牌”,实现“平台经营、AUM粘客、LUM赚钱”业务新模式 。
深化科技“王牌”:推动数字化经营
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对公团金快速增长。与集团内专业公司合作落地的新增投融资项目规模2,349.69亿元,同比增长153.8%;通过深化综合金融业务合作带来的团体客户存款日均余额1,267.56亿元,较上年全年日均余额增长112.5%。
零售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弱、经营风险较低,成为商业银行穿越经济周期的“压舱石”。平安银行深知零售业务的稳定器价值,全力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三大业务模块,助推零售转型换挡升级。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零售营收占比、净利润占比仍然是超过50%以上。
可以说,重塑资产负债表赋予了平安银行转型的驱动力,为其快速、高质量的新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数据与高级分析等科技能够给银行前台业务和中后台管理创造可观价值,让银行精细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平安银行以数字化手段节约成本,通过远程化、线上化、移动化布局,保证了客户服务的连续性。AI客户经理月均服务客户数较2019年月均水平提升365.1%,AUM产品月成交额较2019年月均水平提升71.1%。同时科技赋能风控,实现审批效率大幅提升。该行通过科技引领业务全面革新,升级贷前、贷中、贷后AI风险机器人,覆盖贷款全生命周期,全面渗透到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等产品的风险管理动作中,赋能业务升级,开创零售风控新模式。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新发卡量417.53万张,近90%通过AI自动审批。该行进一步强化投产管控,成本收入比27.30%,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使得银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则显著扩展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平安银行利用技术优势缩短金融服务的环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实现一线人均产能和客户效应的显著提升,进而抢占大量用户和流量。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网均AUM营收720.74万元,同比增长45.1%,零售成本收入比相较2019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在客户服务方面,口袋银行APP用户月活3191.99万户,同比增长13%。2020年6月末,AI客服非人工占比达88.5%,较上年末提升2.4个百分点,AI客服月均服务客户量是去年同期5倍,节约坐席人力3000人,客均运营成本下降了38%;口袋财务APP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46.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9.7%;累计交易笔数达349.19万笔,同比增长60.2%,累计交易金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