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数亿元C+轮融资,加速RoboTaxi落地,智行者要做无“边界”自动驾驶?

其一技术层面,未来大家的算法架构逐渐趋同,甚至整体的自动驾驶方案也将趋同,包括传感器的配置。"

如今受疫情影响,资本的眼光正变得越来越挑剔。目前来看,综合实力排名相对靠前,短期内量产前景相对较好的自动驾驶公司,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虽然 2020 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但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总金额超 70 亿美元。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掘金 " 海外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 2020 年,相继有自动驾驶公司,宣布进军海外市场并获得海外的合作或订单。

这些融资充分表明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投资热情依旧,只不过研究越是深入,需要的资金越多,相对的能够投得起的人就越少,也就是说自动驾驶行业本身就取决于买方市场。

9 月 14 日消息,自动驾驶公司智行者今日宣布获得数亿元 C+ 轮融资,投资方为新鼎资本、华夏未名资本等投资机构。

智行者也不例外,舒豪告诉新智驾,掘金海外市场,智行者制定了海外十国计划,其低速产品已在美国、瑞典、德国、以色列、俄罗斯、日本、沙特等十国投入使用,目前还有几个国家的车辆正在运输中。

下一阶段的着力点就是 L4 乘用车 robotaxi。

智行者方面表示,获得投资后,将持续推动低速无人车在环卫、物流、园区等场景下的部署。同时将与车企一起部署 L4 级 RoboTaxi 车队。

2015 年成立以来,智行者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京东、百度、顺为,以及投资过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的新鼎资本。值得注意的,智行者基本和这些投资方都有自动驾驶项目在合作。

"其二商业模式,长远来看自动驾驶车辆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终端或者管道。"

与此同时,不少行业人士预测,今年将成为汽车市场的转折年,淘汰转型、整合并购将明显提速,行业格局加速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哪些企业将在行业终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智行者将在未来占据什么位置?

张德兆坦言,拓展不同场景落地不同产品都是朝着这两个模式去做的。除了获取数据外,同时也是为了践行自动驾驶最终的商业模式。

在张德兆看来,技术层面借鉴特斯拉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获取数据的成本最低、速度也是最快的。

落地才是王道

在高速乘用车领域,智行者正与主机厂紧密合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预计在 2020~2021 年,组建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队,实现 3~5 个城市的常态化运营,提高商业化运营能力。

加码 RoboTaxi

一直以来,智行者都是限定区域内低速无人驾驶的践行者,此前推出的无人扫地车(蜗小白)、无人物流车(蜗必达)及无人园区车(蜗来了)相继落地。智行者被称为 " 产品落地最快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 ",其低速车产品已经陆续量产落地。

张德兆表示,要想成为一个 " 老司机 ",还需要更多地利用 " 大脑 " 去驾驶,智行者的使命就是打造自动驾驶 " 大脑 "。

张德兆告诉新智驾,今年已卖出数百台低速无人车,今年将实现数亿元的营收,能在 2021 年做到盈亏平衡。

在宣布融资消息的当天,新智驾独家连线了智行者 CEO 张德兆,找到了 " 热钱 " 流向智行者的关键原因。

为保证低速小车的正常量产,智行者在广东省中山市自建了约 1600 平方米的工厂,单班规划年产能 5000 台。

但量产低速无人车只是智行者的第一步,自诞生之初,智行者就选择两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低速自动驾驶车 " 蜗 " 系列+高速自动驾驶车 " 星骥 "。即首先落地安全性更高的低速车,逐步推出技术难度更高的高速车。

在张德兆看来,只有先将特定场地的自动驾驶做到完善,不断积累经验和数据,打好基本功,才有资格去尝试城市和高速的自动驾驶产品。否则,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巨大的交通事故。" 汽车是关乎乘客生命安全,并不是说手机死机就重启这么简单。"

因此在特定场景做到盈利的前提下,张德兆称会继续拓展落地的场景,以此获得更多场景的测试,更高频的数据生成。因为在他看来,如此才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加速器。

张德兆告诉新智驾,公司将持续发挥 L4 乘用车整车产品的技术优势,陆续推出不同场景 robotaxi 落地运营项目。

张德兆透露,今年智行者将联合5-6 家国内主机厂组建 L4 RoboTaxi 车队

张德兆直言道,智行者只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不做运营 RoboTaxi的事情。

舒豪称,我们在开拓的时候确实也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当地潜在市场的空间,以及我们的产品是否能够解决当地的问题。而现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对无人驾驶产品也有着很大的需求,是个出海的好机会。

智行者存在的价值

" 做没有边界的自动驾驶大脑。"

许多公司选择只做一个场景,但智行者决定要赋能多个场景。这样不但能握住商业化的咽喉,还可以保证积累更多数据以及提升迭代算法的能力。在他们看来,这也是自动驾驶未来的竞争趋势。

按照他的说法,RoboTaxi 的落地将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依次逐渐推进,今年会是几十台,明年达到几百台的规模。

" 自动驾驶未来的竞争格局取决于两方面:技术和商业模式。

至于成本问题,智行者暂时没有在海外设立办公室的考量,但他们会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来降低当地市场的开拓成本。

" 那么,自动驾驶技术的最终壁垒一定是数据的获取以及通过数据迭代算法的能力。"

张德兆认为获取数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 Waymo 的数千台车辆测试收集数据;另一种像特斯拉一样,不断投放产品,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获取数据。

智行者所做的实质上就是特斯拉模式。

谈到与车厂具体的合作模式,张德兆称是当地政府 + 车厂 + 智行者的模式开展。其中智行者提供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企负责生产制造,再由政府牵头推动出行公司进行测试运营。

原因是,不断投放产品,把自动驾驶大脑做好之后,去不同的场景落地不同的产品,源源不断的通过实际产品来返回有价值数据。

因此,智行者选择的技术路线是把自动驾驶大脑做好,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就在三个月前,智行者完成了由厚安创新基金(厚朴 /Arm)投资的数千万美元 C1 轮投资。

" 互联网时代,无论手机还是 PC,管道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但现在的信息仅仅是传递而已,没办法做到所见即所得。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自由移动的汽车才会成为一个新的管道,至少它可以把人或者物品定点投放到某一个区域,这时产生的商业价值会是巨大的。 "

不同场景落地不同的产品最接近量产和商业化。低速自动驾驶小车已经实现亿元营收,L4 级自动驾驶基本上要用 5 到 7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而智行者已经和不同车厂在不同地方推进合作了,从这个层面来讲,智行者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企业选择两条腿走路是合乎常理的。同时也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继续海外扩张

按照舒豪的说法,他们会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产品投放,针对目标的投放区域尽可能多地发展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无人驾驶产品的市场化工作。同时,他们也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国家客户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目前仍处于烧钱状态的自动驾驶,如何衡量好每一个海外的业务以及投入的标准,智行者前期做好了鉴别。

从低速自动驾驶小车,到特种自动驾驶车辆和高速乘用车自动驾驶方案,以及与车厂共同组建 L4 RoboTaxi 车队,智行者在其无边界的自动驾驶大脑的定位下,不断尝试覆盖到不同场景的新领域。但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优胜劣汰明显加速,被收购、关门倒闭层出不穷。巨大的行业变局已经凝结成了巨大的新挑战,实现又一轮融资之后的智行者,需要更加稳健的推进到下一步。

对此张德兆自信满满,称根据规划,下一轮融资将在明年年初完成,与此同时,2021 年智行者将实现盈亏平衡,成为最快赚钱的自动驾驶公司。

张德兆表示,疫情期间无人车的需求出现了大量增长,智行者已经在火神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各大重点医院部署了几十辆无人车,从事清扫消毒、物品配送工作。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