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实施注册制已有半年,各项工作平稳推进,企业债发行开始提速,市场化改革也在提速。企业债券市场改革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监管层十分关注的议题。
9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企业债券的风险防范情况良好,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要求,深入推进企业债券注册制等改革,加强信息披露和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债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制度建设进展顺利,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稳金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金额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规模为21.4万亿元,债券融资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比重接近15%。债券市场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
下一步,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必将继续扩大,而要做到企业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其一是防范风险。
虽然截至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累计违约为81.4亿元,仅占存量企业债券的0.2%,位于公司信用类债券最低水平,但其中隐性的违约问题也不容小觑。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多,债券违约进入常态化阶段。光大证券此前的分析报告也指出,截至去年年底,银行间和交易所共有153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的债券本金规模达1185.64亿元,其中有39家发行人首次在债券市场发生违约。
对债券发行企业来讲,一个重大的风险就是融资渠道过窄,过度依赖债券发行筹集资金。有的企业债券融资在其融资规模中占到了七成以上,是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进行运转。一旦有风吹草动,信用评级下调,这个资金链条就会断裂。在上述光大证券的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很多债券违约企业形成的债务危机是因为信用评级被下调,而信用评级下调又关乎到许多方面。
防范风险,债券发行企业要慎行,其他相关相对人也要有慧眼。同时,监管部门更要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防范体系,提前摸清风险底数,尽早研判处置。
其二是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如果企业债券市场违约构成金融风险的话,最大的症结可能就在违约的处置难、处置慢。因此,就必须提高违约债券的处置效率。今后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债券违约制度框架,从完善违约处置机制、加强投资人保护的角度出发,从根上打破市场上现存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提升违约债券的回收比率,降低预期损失。
这其中的根本指针是市场化和法治化。事实上,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出了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机制,提高违约处置的透明度,促进市场对信用风险合理定价;制定债券违约处置的司法文件,畅通违约债券司法救济渠道;加强监管协调,实施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指导市场自律组织出台债券违约处置相关自律指引,细化投资者保护安排;丰富市场化处置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市场化工具依法有序开展处置工作,等等。
第三是加大企业债券市场的改革力度,推动企业债券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企业债券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为了强化民生导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其中,尤其注意的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要坚决防止“马太效应”,确保资金高效利用,防止资金“空转”。
除了明确资金投向、加强监管之外,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发行渠道的改革,将债券发行主体扩展到更多的优质企业,有序提升优质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效率。而这就包括推动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企业债券发行注册管理体系等改革。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