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投资成“烫手的山芋”,注册制能否破局?

随着注册制的落地实施,中国资本市场在与国际接轨的路上又上了一台阶。从制度的设计来看,企业上市进程更快、还允许未盈利的科创企业上市,这对一直受退出难困扰的创投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除了加快项目退出速度,让资金尽快回笼之外,不少人还寄希望于早期融资项目能在此轮改革下,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实际上,这样的定论还为时尚早,在募资难仍未得到很好改善的背景下,早期创业项目已成为“烫手的山芋”——价格高确定性低,多数创投机构对其尤其谨慎。

反观西方资本市场,做创业投资的LP都是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金,等个十年八年的周期完全没有一丝动摇,这正好符合科创企业生长发展的规律。因此,在中国做早期投资,特别是天使投资,天然缺乏良好的土壤,长线的资金匮乏是行业发展最大瓶颈,行业也为此多次呼吁,国家社保、地方社保、企业年金、寿险资金、国有企业等长线资金可以尽快流入创业投资中来。

记者最近从机构人士口中听闻这样一个项目,该项目从事医疗器械制造的,在Pre-A轮融资中开出了1.5亿元的估值,但这家公司去年的营收才200万左右。该名机构人士听到这样的价格之后,掉头就走。不少创业者至今还沉浸在过去几年的资本狂欢中,还幻想着一张PPT可以换千万融资,但实际上,现实早已把这个泡沫戳穿,投资人对于投资早期项目,心里都“门儿清”。

而注册制之下,就连VC机构也加大了对后期项目的关注。近日,深圳一小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有好几家VC机构找他要后期项目,这比注册制实施之前多了不少,而且,这些机构都想在企业签了上市辅导协议之后,突击入股。

究其原因,离不开几点:一是,不少投资机构在持续严峻的募资环境中已经“弹尽粮绝”了,这两年业内也频频传出创投机构裁员、减薪的消息,再不推动企业上市,获取快速上市的资源,这些机构或许只能关门大吉了;二是,所有的投资机构都需要向LP有个交代,国内LP的特点又是以短线资金为主,大多期望两三年就能有不错的回报,对创业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

此轮注册制改革,为未盈利企业开了绿灯,允许优质的科创企业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进程,理论上应该增强了创投机构投早、投新的信心和动力,有更多的资本会关注到早期创业项目,但目前看到,这种对早期资金的聚集效应仍未显现,多数投资机构依然抵制不了赚快钱的诱惑。

连VC机构都在寻找后期项目,早期投资告急了吗?实际上,多位VC机构投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都透露出对早期项目的顾虑,“早期项目不是说不投,而是真的很难出手。”深圳一中型VC机构人士无奈地说道。

究其原因,是很多早期项目价格不菲也就算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太明确;而热门赛道,比如消费、医疗、半导体等,好的项目价格也居高不下,这都着实让人无从下手。“有钱的机构还会看一看,考虑下,没钱的机构,直接不看,把仅有的资金投入到确定性更强的后期项目去了。”上述人士补充道。

短期来看,注册制实施对早期投资资金的聚集效应没有那么快显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前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仍然存在,套利空间依然很大,只有在市场拥有了足够的供给,这种套利的空间才有可能逐渐缩小,这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自然分化的过程。

因此,早期投资真正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除了国家加大对长线资金投入的支持以外,更需要的是,静待市场成熟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