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全线反弹,标普结束四连阴;
*特斯拉下跌5.6%,马斯克称“电池日”新产品要到2022年量产;
*英国发布新版防疫措施,酒吧周四起晚上10点关门。
市场概述:
周二美股市场从前一天的抛售中有所恢复,截至收盘,道指涨140.48点,涨幅0.52%,报27288.18点,纳指涨1.71%,报10963.64点,标普500指数涨1.05%,报3315.57点。
科技股继续表现抢眼,亚马逊上涨5.7%,创下7月20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此前Bernstein将亚马逊评级上调至买入,认为近期的股价回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切入点”。Facebook、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均上涨超过2%,苹果涨0.6%,奈飞涨0.8%。
银行股表现低迷,美国银行跌2.2%,高盛、花旗、富国和摩根大通下跌超1%。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7个基点至0.663%,创两周半新低,30年期美债跌1.4个基点至1.413%。
特斯拉重挫5.6%,公司CEO马斯克表示,即将于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中公布的新产品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中概股方面,小鹏汽车大涨6.4%,公司获摩根大通首次覆盖,并给予“高配”评级。蔚来汽车涨超2%,搜狐、理想汽车、迅雷、万达体育涨超1%。
机构观点:大摩称科技股跌势未完
纳斯达克100指数已经从9月2日高点下跌了近13%,并跌破50日均线,一年来首次跑输标普500指数。然而,这一轮调整可能还远未结束。
摩根士丹利首席跨资产策略师希茨(Andrew Sheets)在报告中称,波动性将持续一段时间。虽然这种动荡很可能只是长期牛市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就目前而言,投资者应保持冷静,不要寻求逢低买入股票。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威尔逊(Mike Wilson)也认为,9月以来的下跌尚未扫除过去几个月历史性上涨行情中涌现的乐观情绪。他预计纳指可能跌向200日均线,该均线目前接近9528点,较当前水平还有12%的距离,较本月初创下的历史新高12421点低23%。
历史上看,9月的美股往往表现不佳。纳指本月迄今累计下跌近7%,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4%和5%。亚美利证券首席市场策略师基纳汉(JJ Kinahan)指出,没有理由认为市场将不会持续震荡。新冠病毒疫情让一切黯然失色,疫情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你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周一报告的新增病例达到5.2万,创自8月14日以来的最高单日涨幅。而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2日11:40,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突破20万例。
BTIG首席股票衍生品策略师埃曼努尔(Julian Emanuel)表示,进入9月份,期权市场以及公众参与数据等都显示科技股泡沫很大,尤其是那些前期猛涨的科技股,因此股市将经历季节性疲软是可信的。
鲍威尔出席国会听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了本周三场国会听证会的第一场,他指出尽管未来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但经济活动已经有所回升。美联储将不惜一切代价支持经济,但直接的财政支持会比美联储的贷款更有效。
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周二在活动中也呼吁政府刺激政策尽快出台,他认为美国经济已经从大流行性封锁中恢复了90%,以汽车业为首的制造业已经“重回正轨”。接下来国会需要通过更多的支出来帮助经济,否则经济有陷入螺旋式下降的风险。当被问及美联储允许通胀率超过2%多长时间,以及允许通胀率上升到多高时,埃文斯说,美联储可能把通胀率上限控制在2.25%,那么到2026年或2028年,平均通胀率才会达到2%。“我想尽快加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货币政策会跟随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平均利率2%之前开始加息,但需要对此进行讨论,”他补充道。
其他市场
国际油价小幅反弹,墨西哥湾的热带风暴再次威胁当地原油生产,但有关供需关系的担忧依然制约油价向上的空间。WTI原油近月合约涨0.7%,报39.80美元/桶。
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本周宣布将恢复生产,预计短期内将增加20万桶/日的产量,澳新银行指出,在新冠疫情相关限制措施侵蚀需求之际,市场可能无法承受更多的原油供应进入市场。
欧洲三大股指涨跌互现,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涨0.20%,报357.55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43%,报5829.46点,德国DAX 30指数涨0.41%,报12594.39点,法国CAC 40指数跌0.40%,报4772.84点。油气板块领涨,保险板块跌幅居前。
英国首相约翰逊周二宣布新的新冠肺炎限制措施,英国将遵循法国和西班牙应对疫情的方法,学校和大学将继续开放,酒吧必须从周四开始晚上10点关门。英国政府建议人们在家工作,并将新冠肺炎安全指引将成为法律责任,取消从10月1日起开放各类型场馆的计划。约翰逊称,如果这些规定不起作用,未来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限制措施,新的限制措施将持续约6个月。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樊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