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CEO丁磊:互联网技术“让中国处处是学区房”

9月22日,网易公益“一块屏”教育扶贫试点基地捐赠仪式在湖南省邵阳县玉田中学举行。网易公益将把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教育内容和设备捐赠给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玉田中学、五峰铺镇六里桥中学、白仓镇中学等10所中小学,用“一块屏”帮助12000余名学生成长。

新京报:有人说技术反而制造了鸿沟,在您看来,技术是否能够让教育更加公平?如何体现这种公平?

在教育行业,我们认为目前技术发挥的作用还太小,可能连10%都不到。如果技术的使用深度和影响广度,能让更多好老师、好课程,打破时空的壁垒,输送到中国每个角落,给每个孩子平等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就是更公平。而且,这个公平,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巨大惊喜。

“有教无类”曾是我们中国人为之不断奋斗的梦想。但是想改变教育,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网易公益持续践行教育扶贫,希望用互联网技术,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科技如何助力填平教育鸿沟,如何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网易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丁磊。

新京报:“一块屏”的故事已经发生了近两年,网易在你的带动下参与了哪些项目?网易公益“一块屏”项目目前的成果有哪些?

丁磊:2018年12月13日,我们看到了一篇刷屏报道《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看完后很兴奋,也很感动。网易做教育10多年,很多时候是孤独的。想改变教育,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块屏幕可以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意味着我们的努力会发挥更大的价值。所以,当天网易就决定多拿出1亿,发起一个长期教育公益项目,把这件好事的影响扩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同时,网易也会积极探索STEAM教育、直播、智能教育系统等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为中国智能教育找到一条全链路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AI+教育会真正意义上颠覆中国教育。

通过这个项目,网易希望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聚集在一起,把顶级学区房开到线上。过去,中国家长可能要花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买学区房,才能享受同等师资。现在,通过网易,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打开手机和电脑就可以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丁磊:技术有能力让教育更公平,这毫无疑问。技术始终代表一个社会更好、更先进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它。

今年疫情期间,大家对技术的作用有更直接的感受。疫情初期,我们看到,一线城市的中小学迅速与互联网接上轨,很多偏远地区学校却因为网课技术门槛高,迟迟无法开学。这也是为什么网易有道第一家站出来,免费开放智云系统,为全国2500万所学校提供服务的原因。用技术破解门槛,将贫困地区停滞的教学延续到网上,真正让所有学生“只要有一台手机,就能上网课”,这也是公平的一种。

丁磊:公益和商业不是割裂的,两者可以互相辅助。公益做得够好,可以通过商业手段来提高影响力。商业做得够好,本身就是最好的公益。

2018年,网易CEO丁磊看到了《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这篇刷屏报道,当即决定拿出一亿元投入教育公益,让网课模式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学子。网易公益“一块屏”的故事由此开始。

这个项目推进了一年多,我们已经将网易公益网课班,陆续开进了全国贫困地区十余个县、超三百所学校,有超过1万名学生受益。我们看到,这些孩子的学习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四川攀枝花的“盐边县中学校”,网易公益网课班的总平均分,要比其他普通班高出了120-140分,很多同学单科成绩提高了近20分。我们相信,如果继续坚持,让中国到处都是学区房,将不会是梦想。继续坚持,教育改变人的命运,会是网易教育价值的一个最好注脚。

新京报: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家,除了资金的支持外,还可以做什么?

过去有无数企业做过教育公益。我们认为,做教育公益,提供资金支持、搭个交流平台,这是最简单的,算1.0模式。输送优质教育内容,是大家现在普遍在做的,也相对容易,这是2.0模式。网易希望再升级到3.0模式,拿出自己的技术、知识、时间,将我们的软件、硬件、平台能力统一起来,真正深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

新京报:接下来,你和网易公司在互联网教育公益领域,还有哪些计划和布局?

丁磊:网易公益只是一颗火种,要想燎原,始终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未来,我们希望把分散在全国的爱心、能力、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套地域普适性更强、操作门槛更低、内容更有趣味、创新的教育公益模式。其中,素质课程开发、远程教育、研学基地建设等,都是我们在探索的合作方向。近期,重庆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湖北省等地区,都加入了我们的计划,未来大家会共同发力,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