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叶抱一
在生活中,人们几乎天天接触货币。在几千年的岁月中,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货币对于银行和国家财政来说也极为重要,财政水平健康与否,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国家的兴衰和发展,也都是围绕这条财政主线来运转的。
而货币政策通常是由央行来发布,自从货币的概念产生以来,银行一直都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载体也从木片变成硬币并最终演化成为纸币。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对于支付安全性、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数字货币的全面推行,会带来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大变革和进步,原因是所有数字货币相关的交易,在央行那边都是透明可追踪。
科技的发展让传统的货币进化到数字货币时代,如果说传统的货币是工业革命的延续,那么数字货币则是信息革命的延续。
对于银行来说,要么进化,要么被淘汰,所以银行的进化能力决定了发展的成败。
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银行
城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火车头”。厦门位于九龙江入海口,古称“下门”,自明朝始筑,就与海相伴相生。临海听风,气象万千。厦门,因其独特区位与历史际遇,与近现代中国命运紧紧勾连。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将此前的“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厦门,这个昔日在福建省偏居一隅的海防小城如同一条小船,被推进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1985年,尚在大潮中摇曳的厦门迎来新一任领导班子,随后牵头推动厦门金融体制改革,于当年11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于1985年成立,是改革开放初期因应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涉外金融需求而创设的,肩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试验田”历史使命,是祖国大陆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在成立伊始就携带国际化基因,主要在于其股东具有国际范。
厦门国际银行发起人中就含有一个外资股东??? 泛印集团, 该集团将澳门国际银行和香港泛印财务公司作为外方资产注入厦门国际银行,使得厦门国际银行在成立之初即在港澳拥有全资附属机构。
1991年,厦门国际银行还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创了国内银行大规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
第二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为适应监管政策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厦门国际银行 2013 年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
经过改制,厦门国际银行在分支机构增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监管限制被取消,同时其继续保留国际化基因,成功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厦门国际银行2019年报显示,该行继续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年末,该行总资产突破9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7%;全年实现净利润63.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3%。
分析人士认为,厦门国际银行即将成为城商行“万亿俱乐部”新军、资产质量长期位居银行同业前列,以大陆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和市场化、差异化、国际化、特色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在城商行序列中独具特色。
为实体经济雨天“撑伞”
在过去,城商行以追求规模为主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但目前严厉的监管形势却迫使城商行推进战略转型。
纵观城商行现状,整体发展较快,但个体之间主要业绩指标参差不齐,呈现出“四低五分化”特征。
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四个方面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19年末,全国134家城商行总资产达到37.2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的12.85%;实现净利润2509亿元,占全国银行业的12.59%;净息差为2.09%,较银行业平均水平低0.11%。
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商行,净利润超过或接近200亿元,已实现跨区域经营、完成上市,市值突破千亿元。
以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商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年净利润均已超过100亿元。
同时徽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5家净利润均超过50亿元,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以厦门国际银行为例,其资产规模 915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7%;客户存款6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6%;营业收入168.84亿元,较上年增长27.54%。
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根基和生命线。截至去年末,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1%,资产质量保持同业良好水平。自2006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已连续14年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内。
另外,城商行目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水平和专业化水之间的差距,因此城商行需要转变粗放的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重点提升精细化、专业化和差异化水平,增强对客户金融需求的服务能力。
在疫情之下,与实体经济共舞,也成了银行贴近客户的必由之路。
在人民银行支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出台后,厦门国际银行争取低成本资金,创新推出“再贷款专项贷款”“普惠金融复工贷”等抗疫金融产品,优化“税享贷”等线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产品,通过保障授信额度、给予优惠利率定价、加快审批速度等措施,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5.09%。
同时,该行境内机构全年累计减费让利1.22亿元,累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79.17亿元。无论是增强企业的信贷获得感,还是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做“贴心人”,干“贴心事”,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后,从厦门国际银行的种种事迹,可以看到其银行业务在运作上不仅要在技术上保持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需求还必须要不断对产品、内部流程、体制等做出变革,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制定新业务。
从拥抱变化到科技赋能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家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经营模式、客户行为发生的转变,倒逼中小银行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 城商行主要服务对象规模偏小、实力偏弱,业务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 风险能否管控到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同样给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例如以腾讯、阿里为首的网络巨头公司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牌照,随着这些网络巨头公司技术壁垒的形成,其灵活的经营模式,使其快速的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随着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科技给金融服务思维、商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国内银行正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力图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动转型发展,赢得市场竞争。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精准分析客户需求,精准把控业务风险,搭建金融科技平台, 研发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城商行实现弯道超车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疫情之下,厦门国际银行按照各级政府与监管部门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服务的各项工作要求,将科技力量渗透到战“疫”和复工复产的细节中。
疫情发生后,厦门国际银行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与企业ERP系统直联,简化了传统供应链融资业务线下提供贸易材料、业务确权及各类凭证交互的繁琐流程。
同时,在科技转型的探索中,厦门国际银行发挥质量管理的传统优势,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通过夯实技术平台基础,打造机器学习平台、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和环境。
另一方面,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将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到反欺诈、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等场景中,多方位、多维度构建全行智能风控体系,提升了金融风险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2019年,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71%,连续14年低于1%。
这无疑也在证明厦门国际银行拥抱变化和科技赋能。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的综合体现,强调制定发展战略要综合分析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厦门国际银行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研究如何使企业在社会竞争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握住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