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力凝 北京报道
“一些医疗项目的估值的确是在往上升。”王晖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晚期的项目距离IPO比较近,估值出现明显上涨,这就对专业投资机构的风险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对项目的成长性进行鉴别。
唐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宫蒲玲指出,不管是创新药还是生物技术,投资的周期都非常长,有一个漫长的烧钱过程。宫蒲玲提到,他们不久前调研的一个医疗器械项目,项目本身技术含量很高,据说国际上都没有,但在国内的现有医疗环境下,要让医疗机构花高额成本购买这个器械却很难,项目落地存在一定困难。
巨量资本涌入医疗赛道,相关项目的估值在一级市场也大幅增长。
“泡沫我不敢说,但特别是晚期的一些项目估值的确涨了很多。”在2020全球创投峰会上,弘晖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云顶新耀至今没有产品问世,2017年成立以来持续亏损超过4.5亿元。今年6月,这家公司获得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的3.1亿美元C轮融资。
云顶新耀和百济神州只是高瓴资本押注医疗赛道的两个小案例。作为国内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今年不断加大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医疗领域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投资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投资主要集中在后期的PE阶段,PE阶段的投资金额同比上升了22.9%。
早在2018年4月,港交所修改了相关上市制度,允许零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去年科创板开闸,生物医药行业同样成为重点支持行业,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变得更加热门。
实际上,已经有投资机构注意到这样的风险。记者获悉,一家原本专注于医疗产业的投资机构,在今年已经开始缩减了医疗项目投资,反而加大了消费产业的布局。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认为,疫情之后市场资金突然发现很多行业的增长性变得非常不明确,而“硬科技”和“大健康”两个行业成为未来增长确定的行业,不仅是众多专业机构加码医疗领域投资,甚至一些以前投资消费品或综合型的基金,今年也转向投资医疗行业。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数量和金额同比继续下滑了30%和20%,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为492个,投资金额为511.6亿元,在医疗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下降16.9%的情况下,投资金额上升了11.9%。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前8个月,国内医疗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达440个,融资总金额达804.49亿元,单笔融资均值高达1.83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高。
实际上,除了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经纬中国、鼎晖投资、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国内头部创投机构之外,美国私募机构黑石集团、凯雷集团在今年也加大了对医疗行业的投资,不久前凯雷集团以转让总价约17.75亿元,受让深圳信立泰(002294,股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的股份。
估值泡沫隐现?
“我们此前关注的一个医疗项目,今年的估值是去年的四倍,这个涨幅是非常可怕的。”一位知名医疗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这家企业一年估值上升了这么多,各种客观条件并没有明显变化,即便如此仍有多家投资机构抛去了“橄榄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位创投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上交所对于科创板上市设定了五套标准,其中第五套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40 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等”。这就导致了很多估值在20亿元、30亿元的企业,偏偏说要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的估值又上升到40亿元,这种定价方式背离了其价值定价的原则,是很不合理的。
不久前,百济神州(06160.HK)进行了一笔20.8亿元的定向融资,被称为全球生物科技领域内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其中高瓴资本向百济神州投资10亿美元。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国内投资机构的生态环境,也让众多投资机构纷纷看到了医疗产业的投资机遇。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国内机构加码投资中国医疗产业的同时,黑石、凯雷等国际机构也在跟进。
这些国际玩家的加入,将中国医疗赛道的投资热度推向新的高点。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中,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达到300笔,位于所有行业的首位,这个数量几乎是排在第二IT行业的两倍。
9月12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表示,疫情让健康需求价值前所未有地凸显,高瓴资本今年在生物医药和器械领域投资的企业数量,比去年上升了3.5倍。
在王晖看来,今年一拥而上的投资医疗项目的机构,会在几年之后出现明显分化。
“市场活跃是好事,但是几年之后大家会体会到这个领域的风险不小。”王俊峰认为,医疗行业前两年最热门的就是AI影像,但是AI影像真正在打通支付的没有看到。业内有句老话叫,“赋能可以,付费不行”。还有现在热门的AI新药,很多科技行业本身不懂药,不是简单的科技赋能就能够做好的问题。
“我常常在想,可能还是这个市场不差钱。”宫蒲玲认为,现在医疗行业的投资的确有一些过热、不理性问题,注册制推出之后甚至有所加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创业企业和创投机构来说会有潜在的危机。
- 上一篇: 宇华教育出资7.21亿元,收购湖南猎鹰剩余30%股权
- 下一篇: 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