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专访:匠人的专注实干与人格魅力??周军军

如果说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那么口腔医生就是把好百病“入口”最重要的一关,在口腔方寸之地,行大医精诚之道。

而周军军就是其中一员,他一直秉承着“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的信念,十年如一日地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生医生,为医而生

高考结束后,周军军迎来了人生第一阶段的选择,与他人选择未来好就业的专业不同,周军军决定听从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是我更喜欢文科的思维,而医学恰恰满足了我的文科思维。”就这样,周军军成为一名医学生,主攻口腔医学方向,随着时间推移,周军军发现这是一个神秘且深奥的知识世界,同样可以治病救人,发扬医生的光辉,从此便爱上了口腔医疗事业。

\

2006年大学毕业,周军军正式踏上了口腔医生的道路,历经10年的专业磨砺,他从一名市三级公立医院的普通医生,做到了学科带头人、口腔科主任。原本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平稳发展,但周军军却出人意料的放弃了口腔科主任的职位。

他说:“医生是一个注重终身学习的职业,医疗技术在更新、医疗设备在换代、医疗理念在提升,唯有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输出,才能把技术做好、做细、做完美。但身处体制之中,会发现束缚太多,很难改造,走出来反倒能先破后立。”

为不断提升自身技艺水平,学习更多前沿种植技术,周军军院长平均每年都会抽出一定时间自费外出学习2-3次,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讨论交流医学技术。

\

\

\

\

参加gIDE国际种植牙临床学习

匠人匠心,医德仁心

在患者眼中,“医德好,才医得好”,这简单的7个字,饱含了广大患者对一名合格口腔医生的满怀期许。周军军谈起医德时讲到,“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这就是每位医生必备的素质,哪怕走在路上听到陌生人谈论口腔问题,也能为其解答解决问题,这就是医德仁心。

用心为患者解决问题,病人就会尊重你。几年前周军军接待了一位牙缺失患者郭爷爷,由于缺牙多年,牙槽骨萎缩严重,多处问诊都因自身种植困难被婉拒,郭爷爷一直四处碰壁,几乎对种牙是否成功不抱希望,直到遇见周军军院长。

\

种牙前                                种牙后

起初,郭爷爷对种植牙是否成功已经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随着周军军院长专业的技术分析及同郭爷爷类似的成功种植案例讲解,又重燃了郭爷爷对种植牙的信心。

在与医疗团队共同探讨后,周军军为郭爷爷制定出了一套全口种植诊疗方案,并在手术当天就为郭爷爷带上了临时牙冠,帮助郭爷爷重拾好口福。

对于周军军这份用心对待的态度,郭爷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周军军来到北京后,不管相隔多远,以信任牵线,郭爷爷总会来找周军军院长为他复诊。

精益求精 苛求完美

医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种植牙作为一项对于医疗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牙齿修复手术,对于口腔医生自身的种植牙技艺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还要结合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前沿技术手段。

尽管在口腔医学领域精耕多年,但周军军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永远审慎地对待每一个病例,精琢细磨、反复推敲。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名医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日常,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摆脱口腔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责任感、成就感,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想法,周军军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细节完美,每一个手术都保障99.99%的完美率,不容许自己犯一个细节错误。同时对手术复盘,成为周军军的常课,每天下班前,都会和医疗团队一起全盘审视自己的手术环节和流程,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军军说,无论多完美的技术,都是为人服务,这些年做口腔医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患者口腔的健康,如有牙齿问题要尽早去正规专业口腔机构去治疗,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牙齿,牙齿好了,生活和工作才会更有信心、未来更加美好。

台上十分钟,台下是十四年,周军军始终践行着“精医、精益、精艺”的医者精神,初心不改,笃行着“医学工匠”的行医态度,写就了一名口腔医生的梦想追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