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次折戟IPO!“地王”金辉终敲开港股大门

文|金卫

多次折戟IPO,金辉控股赴港上市终获得通行证。

10月16日,港交所披露信息,金辉控股已通过上市聆讯,股票代码确定为09993,金辉控股此次IPO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3.50-4.50港元,基础发行规模6亿股,可超额配售不超过0.9亿股,最高募集资金31.05亿港元,预期将于10月29日在港股正式挂牌上市。

金辉控股是金辉集团(以下统称“金辉”)上市的资本壳平台。作为闽系房企,金辉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过往7年的时间里,金辉在港股及A股市场多次递交上市申请,但一直未能如愿。

仅在今年,金辉就分别于3月25日、9月25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但均以失败告终,10月8日晚,金辉控股再次在香港联交所网站上传了其聆讯后资料集,这次终于如愿通过。

这些年,为了追求规模,金辉采取了激进的扩张方式,在全国土地市场上多次制造“地王”,地王的成本高、去化率低、盈亏平衡难,金辉也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由于三道红线对房企融资的设限,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正在收紧,金辉的找钱之路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上市融资成为其求生的关键。这点,金辉毫不讳言,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信托贷款。

漫长上市路

金辉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福建金辉房地产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林定强。2009年,金辉将总部迁至北京,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物业租赁,业务重点覆盖长三角、环渤海、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等。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金辉全口径销售额888.6亿元,排名第40位。此外,金辉也是行业TOP40中,仅有的两家未上市的企业之一。

金辉的家族色彩颇为浓厚,来自于福州福清的53岁创始人林定强持有金辉控股64.97%股权,妻子林凤英持股35.03%,林定强之子林宇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其他集团管理层也多为林定强的亲属或家庭成员。

同为闽系房企,像世茂、阳光城、旭辉、正荣、融信、宝龙等均先于金辉成功上市,得益于上市筹资为规模扩张带来的助力,正荣、融信等昔日与金辉规模比肩的房企,纷纷在销售业绩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

金辉并不是不想上市,但其上市之路坎坷漫长。早在2005年,金辉便开始谋求上市。彼时,金辉选择与融侨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合作,但是,由于做事理念分歧,两家公司分道扬镳,上市计划流产。

2013年9月17日,金辉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在递表6个月后,2014年3月正式失效,金辉集团首度折戟港交所。

冲击港股不成,金辉选择转战A股。2016年1月26日,金辉向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2017年初,金辉的A股上市计划获得首发反馈,原本上市在望,但却遇到房地产调控,A股的IPO计划再度搁置。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住不炒”的口号就此诞生,其后,国内各地楼市调控趋紧,“降杠杆、降负债”成为房企主基调,而金辉刚好卡在这个时间点。

之后,登陆A股上市的房企越来越少,大门基本关闭,2020年4月,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金辉A股IPO终止审查。金辉未能如愿打开通往A股的大门。

不过,自2016年以来,国内多家房企却先后顺利登陆了港股,如中梁控股、新力控股、德信中国、正荣地产等,金辉错失了机会,上市无果一方面影响了企业融资,也拖累了战略扩张。

A股上市之路以失败收场,不甘心的金辉又再战港交所。

今年3月25日,金辉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次转战港股,但这一次又没通过;9月25日,金辉再次递交上市申请,这次依然无果,两次失败,第二次港股IPO大概率是要以失败告终。

这期间,港交所对内地房企IPO较为审慎,今年以来,包括星盛商管、宋都服务、鹏润控股、上坤地产等在内的内地房企均曾谋求在港上市,不少出现过首份招股书失效的情况,能最后成功上市的比例也不是很高,金辉能否成功上市不容乐观。

9月28日,金辉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于10月8日上传了聆讯后资料集,好在这次港交所终于批准了上市申请。

金辉这条IPO的坎坷之路,折射出这个行业的起伏不定,足以写进房地产史。

地王收割机

金辉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金辉的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分别实现营收约117.77亿元、159.71亿元、259.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8.5%;年内利润分别约为22.21亿元、23亿元、26.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0%。今年上半年,金辉实现营业收入109.72亿元。

近几年,金辉的销售增长迅速,2017年至2019年,金辉的全口径销售金额分别达到445.1亿元、746.8亿元和888.6亿元,实现了规模的突破。

为了迅速做大规模,金辉逆势加杠杆疯狂拿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集团共有16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物业开发项目,其中包含由附属公司开发的117个项目以及由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开发的43个项目。

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的总土地储备为2908万平方米,包括集团应占的总建筑面积为2563万平方米的住宅物业及集团应占的总建筑面积为345万平方米的非住宅物业。目前金辉已进驻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杭州、苏州、重庆、西安、福州、成都等重点城市。

这几年,金辉经常以“地王”的身份出现在公开土地市场,哪怕是今年受疫情和调控的影响,金辉拿地的态势不减。今年4月8日,金辉以5.2亿元总价在宁波慈溪市摘得一宗宅地,楼面价9747元/平米,溢价率高达64.3%。

4月14日,金辉再以总价10.71亿元竞得宁波一宗宅地,楼面价7082元/平米,溢价率达74.69%。8月13日,金辉现身江苏淮安,竞得一宗商住用地,地块成交溢价率达106%。

据易居研究院的相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金辉拿地近10幅,总金额超5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43.53%,拿地溢价处于行业高值。

拿了这么多地王,但是金辉的去化率不高,且部分项目难达到盈亏平衡。

2017年3月,金辉斥资18.85亿元拿下了佛山顺德区某地块,楼面价为13516.84元/平米,溢价率高达271.08%。据克而瑞的统计中,该项目的平均售价仅为17095元/平米,远低于20275元/平米的保本价。

2017年7月,金辉斥资5.49亿元竞得了合肥包河区S1705号地块,即“金辉庐州云著项目”,楼面价15338元/平米,溢价率291%。但据克而现显示,项目难达到盈亏平衡价。另外,在苏州的“地王”项目上,金辉也在面临去化的难题。

由于规模扩张,再加上土地市场上操作激进。金辉的现金流持续紧绷。2017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4月末,金辉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一值持续录得负数,分别为-77.56亿元、-56.97亿元、-23.55亿元。

为了支持规模扩张的需求,金辉不断寻求融资的机会。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金辉的借款总额分别为340.26亿元、431.67亿元、490.71亿元。截至7月31日,这一数字为525.86亿元,均比其所在年份的营收要高。其中,仅在4月30日至7月31日期间,金辉就订立了21份银行贷款或信托融资安排,借款总额达145.42亿元。

上市融资输血

据金辉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截至8月31日,金辉的总借款及租赁负债为55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借款总额为181.77亿元。当期,公司的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为84亿元,加上40亿元的受限制资金也不过124亿元,尚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从这几年数据看,金辉的总负债也增长迅速,2017年,金辉总负债为718.2亿。2018年的合并报表显示,其债务合计已达到1054.78亿,上升了46.86%。截至2019年底,金辉负债合计1286.48亿元,较年初增长21.97%

截至4月底,金辉净资产负债率为180%,较2019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0.4。截至7月底,金辉剔除预售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45.5%。

最近,监管层对房企融资设置了“三道红线”,分别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如果按照上述标准,金辉踩中了“三道红线”中的两条。

负债不断高企,让金辉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2017年至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4月底,金辉的加权平均融资利率分别为7.25%、7.65%、7.76%及7.9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子公司发行的美元债一度高达8.8%。

金辉在招股书中表示,“融资成本的增加对我们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能获得融资将影响我们从事项目开发活动的能力,从而对我们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招股书同时披露,金辉目前约有113.46亿元的信托融资待偿,年利率大多超过10%。

随着三道红线对房企融资的设限,加上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正在收紧,金辉的找钱之路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成为其求生的关键。

金辉上市的目的也很明确。招股书显示,该集团拟将所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现有项目拨资、部分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信托贷款,以及一般业务运营及运营资金。

几度折戟的金辉,终于获得上市入场券,而金辉上市的目的简单明确:融资偿债。港股成功IPO,是一条融资输血之路,上市之后,金辉在资本市场能获得追捧吗,你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