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募资寒冬:行业大洗牌 小机构加快出清

时代周报记者 黄嘉祥 发自珠海、深圳

陆?经常被来自VC/PE们簇拥着咨询募资事宜。不过,她所在的母基金的“余粮”已不足。这些抱着希望而来的VC/PE机构的代表,在和陆?交换名片后,大多只能无奈空手离去。

相同一幕,接连发生在10月13—15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期间。全国各地VC/PE机构奔赴珠海,来参加这个被誉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晴雨表”的论坛。不少机构流连于各大母基金展台,尝试碰碰运气,希望能募到一些“弹药”。陆?在其母基金展台上,不断做着重复解释。

“大家都很缺钱,大部分人过来都是询问有没有钱。我所在的母基金可投资金实在不多了,投完旗下子基金后,基本没剩下多少。我们对VC/PE的态度越来越谨慎,除非有特别优秀的项目,否则不投。”10月16日,陆?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2018年资管新规施行以来,VC/PE进入募资困难期,监管日渐趋严,募资一年难于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募资难问题雪上加霜。在持续的资本寒冬下,长线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依旧不足,而国资背景的LP(有限合伙人,泛指投资者)已成为国内股权投资行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对GP(普通合伙人,泛指股权投资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P想要拿到政府引导基金的钱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小机构更为艰难,行业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10月14日,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中国的LP市场已经从过去以民间LP为主,转变成了以机构和国有LP为主,“国进民退”现象明显,机构化特别是国有LP加速进场,对GP要求越来越高。他指出,很多小型GP根本募不到资金,可能就会被淘汰掉,资源会逐渐向头部集中,“也许70%以上的VC/PE会死掉,这也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洗牌过程”。

正在崛起的国资机构也有烦恼。10月15日,华金资本总裁郭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市场上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国资机构,认为国资投资机构对被投方的赋能不多,在投资中一般只能跟投,而不能领投。

“这是双向选择的过程,要共同去打造这个市场,未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一定是多元化发展的,绝对不是一个力量。要听到国有的声音,也要听到社会的声音,要有民间资本,也要有国有资本,只有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才是健康的。”郭瑾说。

资本寒冬之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洗牌如何进行?国有资本在股权投资行业中,又将如何发展?长线资金进入股权投资行业还面临怎样的困扰?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应该如何适应行业发展?

募资烦恼

注册制改革犹如一场春雨,较大程度解决了困扰国内私募股权投资20多年的退出问题,但募资难依旧困扰着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

“行业募资困境还未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一年比一年紧张,即使是头部机构,募资也不容易,那更不要说小机构了。”陈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多名头部机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疫情之下,资金分流到抗疫和复工复产上,分流了部分资金,导致各类LP的出资意愿降低。机构募资难度加大。

“今年以来,许多原本定好的募资实际情况都不容乐观,大多募资计划未能如期完成。”10月14日,北京一家中型VC机构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募资的时间普遍比原来拉长了一倍,资金规模也缩水3—5成。

从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亦可窥见2020年上半年募资难与投资紧的全貌。该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市场共有1069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金额总计4318.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5%;市场共发生2865起投资事件,涉及金额2669.2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2.7%、21.5%。

追溯募资难,始终绕不开2018年施行的资管新规。监管限制了各类资金的入场通道,禁止银行理财资金期限错配、层层嵌套,部分掐断了传统的银行募资通道。

寒冬中,“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头部机构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中小机构仍深陷募资困境难以维系,行业迎来深度洗牌。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整个股权投资行业中大概有1.5万家VC和PE投资机构,活跃的仅有4000多家,管理总规模接近12万亿元。

在陈玮看来,GP市场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优秀、专业的机构得到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小的和差的就越来越弱。

监管生态也推动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大洗牌。陈玮表示,从监管态度来看,中国的GP数量太多,“基金容易备案,但GP备案很难”。监管也希望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很多小机构很难生存”。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处于“春秋时期”,鱼龙混杂,LP不愿意给GP钱,这个现状需要很长时间来改变。在股权投资行业大洗牌的情况下,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机构被淘汰,只有优秀的GP能继续往下走。

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也影响着募资的难易程度。

10月14日,PE机构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哂时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行业洗牌中,但每家机构的LP构成不同,面临募资的难度也不一样。

“有些机构存在LP过于集中的问题,要么集中于机构资金,要么是政府资金,来源不够多元化。只要其中有一环出了问题或变化,就会出现LP管理风险。”李哂时认为,LP的来源和被投企业都要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去抗周期、抗风险。”

国资跑步进场

募资艰难的同时,国有资本加快速度跑步进场,已然成为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力量。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仅统计数据)已超过3万只。其中,国资背景LP认缴总规模占市场整体募资额的65.3%;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管理人中,国资背景机构管理的基金总认缴规模占全部基金的60.5%。

从出资联合设立或参股的基金类型来看,国有资本主要通过出资母基金、直投基金参与到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中。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占据重要地位。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已超10万亿元,已到位规模约4.69万亿元。

随着国资集体进场,国内股权投资行业LP结构也在发生变化。“LP结构有待优化。我们感谢国资的钱,也十分欢迎国资的钱,但民营资本活力也需要提升,尤其是民营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表示。

多家机构的负责人称,相比民营资本,政府引导基金往往投资限制较多,经常会设置较严格的返投比例,决策流程也偏长。“国有资本带有较强的政府意志。想要拿到它们的钱,必须要在当地投资,拿到的几率也比较低。这也是造成募资难的一个原因。”华南一家PE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