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强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深圳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他指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目标上,深圳要在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领域先行先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直以来,深圳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在强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始终谋求用“好住”的城市来留住人,以建设一座生态宜居、令人向往的大美家园为目标。自绿道建设起,到南粤古驿道,再到碧道建设,深圳全域性生态公共产品营造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化不断细分、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进入新时期,这些不同的城市公共产品,更需要在明确的共识指向下,各条块形成合力,更精明地投入资源,以达到更具综合效益的营造效果,这迫切需要我们的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升级。中央要求“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意味着着我们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空间治理必须从“线性”思维转变为“织物”思维,实现由单纯的整合向系统“集成”的转变。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副院长的带领下,深规院宜居中心项目组历时两年,开展《“山海连城计划”概念性城市设计》研究,用脚丈量了深圳的山川、河流、海岸和城市,创新思考供给服务于高品质生活的生态产品与城市治理能力升级以及生态空间治理模式创新,系统集成绿道、南粤古驿道、碧道等公共产品,提出“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让城市与自然亲密相伴,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山海连城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 规划先行:擘画生态与都市交织的空间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双区建设”的时代使命,深圳在未来城市发展中以“全球标杆城市”为城市愿景,通过挖掘自然生态基底,切实服务于新时期人民生活不断升级的需求,通山、达海、贯城、串趣,实现“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的山海连城格局,助力建设更生态、更宜居、更美丽的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城市典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亲自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依山傍海的深圳,一直将绿色可持续、宜居城市作为规划建设主线。自1986版总规开始,便奠定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组团式结构,2005年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守住了山海资源,也初步实现了生态与都市交织的空间格局。此后逐步发展成为多中心、组团式的生态型城市,形成独具特色、山、海、城相依的城市格局。
双区建设背景下,如何创造更美好宜居的深圳家园?深圳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新视角,统筹蓝绿与城市建设空间,开展空间资源的全要素设计,创造一种新型的山、海、城关系,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应运而生。
梅林山观景点
2017年,由深规院编制完成的《深圳总体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保护策略研究》提出了深圳要建设“面向世界的深圳家园”。“山海连城计划”是落实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且已纳入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将融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治理探索,“山海连城计划”将成为统筹部门条块、凝聚建设合力的共识性纲领。
● 保育生态本底 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
城市与自然、人与万物是生命共同体。“山海连城”计划以融合为目标、连接为手段,整合“山海林田湖草湿”全要素自然资源,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搭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
·连生态:以生态为本,复育完整、连贯的山海城生境系统。
·连生活:以人民为中心,营造亲自然、无边界的公共生活品质。
·连生趣:以体验为重点,营造多维度体验山海城大美的魅力骨架。
“一脊一带十八廊”空间结构示意图
“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包含1条山脊翠脉、1条滨海蓝带、8条山廊、10条水廊,与百条城径、千座公园,共同营造和美宜居的深圳家园。
● 一脊:一条山脊翠脉
“一脊”是横贯深圳中部、连绵百公里的绿色山脉,通过必要的生态廊桥,串联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湖泊水库等自然要素,成为容纳近万种野生动植物栖居的生态家园。
·百公里自然山林
由西北到东南,串联自然栖息地,汇聚亚热带特色的森林群落。
·质朴野趣的步道
寻找野生动植物的足迹,体验宁静和神秘的野生自然,是驴友和市民徒步的好去处。
·数十个全景看台
在非生态核心保护区,设置多个饱览深圳山海城全景的城市看台,观赏深圳的山海格局之美。
·愉悦的登山体验
经过充分的生态影响评估,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采用更加轻型便捷的交通工具,方便市民到达不同高度的眺望点。
●一带:滨海蓝带
由深圳河连接,从东到西串联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和前海湾以及珠江口,形成汇聚海湾、半岛、湿地、沙滩的东西滨海蓝带,打造丰富多彩和极具活力的滨海生活带。
·西部活力休闲海岸
与城市融合,形成连续的、功能多元的湾区活力海岸。
·东部生态休憩海岸
连绵山海畔,镶嵌珍珠般的滨海小镇,形成景色优美、充满活力的自然休闲旅游海岸。
·中部深港公共水岸
深圳河南北两岸,汇聚深圳、香港差异化的城市与自然风光,营造亲水公共生活。
前海新中心海岸
西涌海岸
● 八条“山廊”
八条“山廊”连通主脉之外的众多独立小山体,构建连通山脊与海岸带的生态廊道。
·山-海-城变幻的景观长廊
市民和游客在同一条连续漫游路径上穿梭山-海-城,体验变幻的风景,一时在山脊眺望山海城全景,一时在水畔观赏摩天楼宇簇群和城市天际线,一时在海边?望台观赏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湿地和鸟群。
·家门口大尺度自然休闲带
城市中的多个山体公园相串连,成为市民能够便利到达并能游憩一整天的自然休闲项目。
竹子林山廊:“山-城-海”变化风景(规划意向)
● 十条“水廊”
十条“水廊”依托山海间的自然河流,提供深入城市中心、串联精彩文化活力体验的廊道。
·沿河感受公共文化氛围
城市文化“溯水而生”。在碧道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和串接沿线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文物、当代文化建筑等人文活力场所,融入城市记忆,展示和凝聚公共文化氛围。
·集合创新工作和生活方式
以水为脉,整合周边价值资源,连接公园、商圈、地标簇群、地铁站等兴趣点,营造创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大沙河山海连廊
“山海连城计划”让山海成为深圳美丽的生态底景,从最基本的保护,到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为蓝绿空间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和趣味。真正实现“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的亲自然城市体验实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