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大幕已启,国际上,不确定性因素持续,距离美国大选还有近两周时间。近期A股市场在经历了国庆长假后的反弹后陷入持续震荡。
本周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112亿元,逆转了上周的净流入态势,资金观望态度明显。在当前的时点,国际投行和资管机构如何看A股未来的走势?
大摩:A股业绩向好,美股仍难突破阻力位
截至上周,1346家A股上市公司(占总数的34%,市值占23%)发布了业绩预告。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表示,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A股业绩进一步改善。在一季度触底后,企业盈利增长可能会持续,但复苏仍向大中型公司倾斜。在疫情引发的衰退中,大公司往往更具韧性,因此建议持有行业龙头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稳定性。
大摩筛选这些公司的标准是:三季度业绩未出现预亏、预计2020年盈利获得增长、维持超配观点、隐含10%的价格上行空间。获选的A股公司包括:荣盛石化(002493.SZ)、东方财富(300059.SZ)、宝钢股份(600019.SH)、华友钴业(603700.SH);而大摩认为不予推荐的公司则包括:同仁堂(600085.SH),上海家化(600315.SH),方大炭素(600516.SH),韵达股份(002120.SZ)。
美股的变化也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情绪至关重要。大摩美股策略团队表示,标普500指数上周在3550点的长期阻力线上第二次突破尝试失败,这表明回调尚未结束。“目前突破是很难做到的。”该机构称,缺乏财政刺激协议、美国大选仍存不确定性、疫情存在二次爆发风险,可能导致市场短期波动性上升。目前不断上升的盈利与收缩的市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
大摩认为,最好的机会存在于那些盈利随着周期反弹而增长,且增幅足以抵消任何估值不利因素的公司。部分公司能受益于经济复苏,但又仍受到市场的怀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大摩认为银行的相对盈利修正和增长预期已加快。标普500银行板块的三季报显示,截至目前,盈利较上年同期强劲增长了23%(50%的银行公布了财报),明显高于前几个季度;在小型股中,每股收益(EPS)的跃升更为强劲??罗素2000指数中的银行股EPS跃升率为48%,高于上一季度的34%。同时,银行板块目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仅处于历史水平的1%和0%分位(回到20年前)。
瑞银:市场盘整持续,看好2021年表现
瑞银全球研究部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近日对记者表示,2021年股市回暖前仍将继续盘整。之所以国庆假期后的最初几个交易日A股呈现大幅反弹,这或是由于假期间贸易摩擦并未出现进一步的升级,投资者开始买回部分节前抛售的持仓。不过,随着交易量萎缩,反弹节奏已明显趋缓,或是因为投资者仍在等待诸如三季度业绩、美国大选和第二波疫情在全球部分地区爆发及疫苗研发迟缓等事件的进展与结果。
在疫苗研发方面,部分药企由于未知原因的副作用暂停了疫苗试验。投资者普遍预计新冠疫苗将于2021年中大规模使用,但近期疫苗研发进展缓慢或将降低该预期。
从经济和流动性角度而言,虽然中国9月信贷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是瑞银中国经济团队预计今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并不会进一步放松,而信贷增速或将很快见顶并于2021年放缓。对于三季度业绩,该机构预计随着经济复苏,非金融企业的盈利将持续改善,但由于拨备增加,上市银行的盈利前景疲弱。总体而言,瑞银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股市将呈区间震荡态势,但看好2021年的股市表现,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有望向股票倾斜、资金流入中国在岸市场等。
此外,改革红利也备受市场关注。瑞银提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上周三隆重举行,中央鼓励深圳在创新和开放方面再创佳绩,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引擎。深圳在监管自由度方面有望得到更大的授权。除了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将包括创业板IPO注册制试点、中国存托凭证(CDR)发行和数字货币。这些改革今后有望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摩根大通:超配中国资产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将成为四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达5.3%。
在他看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零利率或负利率将持续较长时间,预计更多国际投资者将加大配置中国债券和股票,因此维持超配中国股、债、汇资产的观点。
摩根大通表示,五中全会召开在即,会议将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这将成为近期的关键。该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将从“十三五”期间的6.5%下调至“十四五”期间的5.5%。培育内需、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经济数字化、技术升级是实施“双循环”的重点领域。环境保护是另一个关键话题,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
瑞士百达资管:通胀是资产配置要留意的关键
就宏观环境而言,通胀是当前机构都密切关注的,这将影响资产配置的逻辑。瑞士百达资管多元资产团队高级投资经理黄思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金融风暴后,投资者习惯了通胀处于低水平,但相比过去10年,未来可能通胀难以消退并有机会高于市场预期。
究其原因,上一轮金融危机时期,尽管实施量化宽松(QE),但由于家庭、企业和银行全部处于去杠杆状态,货币增长速度因此十分缓慢,银行监管条例亦限制货币增长速度。而如今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全球央行在QE下,整体货币出现增长。过去数月,美国M2以超过20%的历史性速度上升。目前,货币增长和流动性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因而出现资产价格上升。将来,如果货币增长速度持续、需求回暖,多余的资金会流向其他部门。
鉴于此,黄思远表示要特别留意成本上升的情况:尽管业界产业链受到冲击,中国台湾和韩国半导体供应链使用率高企;面对供应链受到干扰,加上在家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增加,个别板块面对低库存量。过去十年,企业习惯低库存量,并且在需要时才进行采购,但目前面对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企业宁可提早增加库存,预先采购更多以备不时之需,继而会带动价格上涨;食物和商品价格也有上升迹象。近期例子还包括运输集装箱费用高企、房屋价格上升等。
通胀结构的变化将成为资产配置的关键,瑞士百达资管表示,股票组合应选择哑铃式配置。一方面维持策略性的长期增长主题例如科技,另一方面吸取成本上升带来的机遇,包括全球矿商、全球和中国本土非必需品消费股、美国建筑商、航运公司、半导体和科技供应链等。科技供应链除了能受惠于通胀和经济复苏带动的周期效应,半导体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具长期增长趋势。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周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