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投资夏尧:加码大消费市场三大细分赛道

10月15日,综合零售商名创优品登陆纽交所,在招股书中,名创优品被定义为“全球价值零售商”,依托于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一体化的独特模式,名创优品成功建立起行业壁垒,迎接了海外敲钟的光荣时刻。

2016年,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在一次演讲中直言“我已经拒绝了100多个投资人了,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人投资。”叶国富身边的人表示:他怕外部资本进来后,干涉企业的运营权。

但与谊品生鲜、喜茶等炙手可热的明星消费企业一样,名创优品背后,亦有腾讯投资的身影,2018年9月,在名创优品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外部融资中,腾讯及高瓴共同进行了10亿元投资。

最近几年,腾讯在大消费领域的投资备受瞩目,手握一张优秀成绩单。除了投中“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多家市值暴涨的互联网“新贵”,更投进了一些市场火爆的消费新业态和新品牌。这背后,腾讯投资如何在纷繁的消费市场投资机会中穿过迷雾、洞察真相?

在腾讯产业互联网转型三周年之际,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夏尧首度对外阐述了腾讯对大消费市场的洞察与思考。在他看来,腾讯正在加码对大消费企业的投资,尤其看好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结构化人口红利中蕴含的投资机会,以及大消费行业科技化、数字化趋势中的创新型企业。

加码 “好公司”的三大逻辑

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层出不穷,在巨大人口红利基础上,中国大消费行业与互联网碰撞,衍生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领先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中国电商模式,也有了美团、滴滴出行等线上到线下O2O模式的成功实践。腾讯大消费投资的脚步一直紧随互联网发展,甚至领先一步。

夏尧表示,从2008年腾讯投资成立,大消费行业资就是腾讯投资的重要战略板块。

在早期的“线上”电商和“O2O”大消费投资中,腾讯有一张异常优异的成绩单:京东、美团、拼多多、58同城、滴滴出行等等。凭靠天然对互联网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敏锐捕捉,以及“资本+流量”的产业思维,腾讯从最早的“自己做”逐渐变化确定为“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做”,成为这些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重要股东。

最近两三年,腾讯对外投资的速度没有减慢,公开数据显示,其对外投资企业总量从2018年的超600家增加为2020年的超800家。而市场更为关注的是,腾讯大消费投资正在加注哪些新机会。

夏尧表示,“2018年以后,腾讯明确产业互联网转型战略,帮助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与我们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很大的结合。”

新公司、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投资人而言,“看到变化,分析变化及认清变化的本质”,夏尧强调,腾讯大消费投资有三大策略是不变的,也是腾讯在大消费赛道挑选 “好公司”的三大方法。

第一,坚定看好中国消费升级的机会,它是长期持续且渗透的过程。无论是餐饮领域、美妆领域,还是运动潮牌、宠物经济,中国消费升级的投资机会在诸多行业涌现,喜茶可以算是腾讯投资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二,除了消费升级,腾讯非常关注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实际上,腾讯最早期的产品QQ也是从下沉用户中成长而来,“站在下沉市场的角度,一线城市理解的消费升级会有不同的路径。”夏尧称。

而在这一领域,以拼多多为代表,兴盛优选、谊品生鲜、名创优品则是最近几年腾讯的新布局。夏尧还举例刚刚上市的名创优品,他们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也是中国消费行业结构性机会的典型代表。

第三,与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相一致,腾讯投资尤其看中消费类企业科技化、数字化和线上化发展趋势中的创新企业。

“我们现在对消费企业一个非常核心的关注点是,他们是否有拥抱数字化的想法、能力及决心,我们觉得这是企业一定要做的一个事情。”夏尧称。

从腾讯最近几年的投资来看,例如便利蜂、喜茶等,都是坚决拥抱数字化的公司,在夏尧看来,他们数字化应用或转型的能力也极强。

喜茶很早开始利用小程序实现线上化排队下单。而便利蜂虽看似传统的便利店行业,团队却以互联网思维,开发了多套数字化系统,从选址、列货、排班等都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大消费行业中寻找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正在成为腾讯大消费投资加码的重要赛道。

实际上,在数字化转型机会中,过去三年,除了线上型消费企业,腾讯对于线下零售渠道,例如永辉、万达,以及消费类品牌的投资也更加积极,既包括喜茶这样的新兴品牌,也包括一些有创新力的老品牌。

“消费品牌可能和腾讯小程序、微信等私域流量结合,产生有很多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例如新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向投资者的营销模式)。站在腾讯的角度,我们愿意去扶持这样的一批公司去成长。所以不论从业务的角度、还是股权的角度,这都是我们希望去探索的一个方向。”夏尧表示。

而在选择投资企业的过程中,腾讯投资最为关注的核心要素即“创新能力”。在夏尧看来,消费行业未来是创新驱动,既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与科技互联网结合、与数字化结合的技术创新。

“腾讯式特色”的投资团队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表示,中国的CVC(企业投资)走出了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道路,比如通过少数股权的投资以及产业链的建设,打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CVC也跟传统VC、PE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大,而不是互相争夺有限的资源、玩零和游戏。

腾讯在大消费投资中的定位也正体现了其腾讯式特色。

除了市场熟悉的“资本+流量”双加持,夏尧强调,腾讯投资更希望做消费企业的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助手。

“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在营销、管理、供应链上都有一些数字化转型,这是我们持续且长期在实践的事情。”

相对于其他投资机构,夏尧认为,腾讯有三大不同:

第一,腾讯永远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人,同时更是产业投资人、战略投资人,天然希望能够运用腾讯在互联网和数字化科技方面等能力与经验帮助到被投企业。

第二,腾讯希望能够从技术和产品布局上,成为被投企业的数字化助手;同时希望始终有具备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做企业的操盘手,“不管是从腾讯业务层面还是投资层面,腾讯永远都是这样一个策略原则。”

第三,腾讯是长期投资人,投资阶段很丰富,不论是VC、PE,还是IPO,腾讯将全方位去支持被投企业发展,不会选择短期推出。

如果说期限,“我们希望能够持有10-20年,所以对主要合作伙伴都会一直持续支持。”夏尧称。

这也意味着,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始团队更有可能与腾讯站到一起。腾讯投资团队多次强调,企业家本身是企业最大的价值所在,尤其看重企业家的深入思考能力、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领导力等。

这也不难理解,除了腾讯集团核心业务外,腾讯在大多数对外投资中表现为“少数股权投资”,自从2011年腾讯提出开放生态战略以来,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交给投资伙伴去做,“让企业家作为操盘手”。

夏尧总结,“在未来产业整合和并购增加的大趋势下,腾讯非常希望和各个消费领域的优秀领军企业、产业投资者建立新的联动,产业投资者立足行业,对行业有更深的理解,而腾讯有科技和资本的优势,强强联手可以更好的协助产业整合和投后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