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会再就业,还是失业?

编者按: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举行。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出席。论坛期间将有130余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余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

在往届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人工智能一直是这些科学家乐于讨论的话题。相比担心智能机器人意识觉醒,将人类统治,眼下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日渐精进,智能化发展的各行各业提高了产能效率,使部分重复性工作退出舞台。看起来,人工智能让部分人失业了。

在智能时代,什么工作会被机器人淘汰,哪些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如果不想自己被时代淘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澎湃新闻特此整理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往届参与者关于上述问题的讨论,希望从他们的观点中找到一些启示。

人工智能将让部分人失业。

相比担心智能机器人意识觉醒,将人类统治,眼下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日渐精进,智能化发展的各行各业提高了产能效率,使部分重复性工作退出舞台。看起来,人工智能让部分人失业了。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从机器人的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出现……甚至更早,自从工业革命爆发,机器大生产最开始为商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失业焦虑。

在智能时代,什么工作会被机器人淘汰,哪些工作不容易被淘汰,如果不想自己被时代淘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

此前,英国广播电视台BBC曾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这三份职业成为“被淘汰”概率前三的工作。

科学家也担心会失业

看完这份名单,你或许会感到“绝望”。在这次的论坛上,就连顶尖的科学家都表示自己的工作有可能会被替代。

1998年数学领域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英国数学家威廉蒂莫西高尔斯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我的工作最终将被计算机取代,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比人工智能取代汽车厂或其他地方的工人花费更长时间。

如果连数学家都开始担心自己会失业了,我们是不是真的会进入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时代?

“我不知道,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很多人类做过的工作,后来都被技术超越,人类不再被需要,我想数学研究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未来,计算机还会擅长教数学。”高尔斯说。

“大家现在很担心机器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会觉得年轻人、老年人找不到事情做。我觉得不是这样,我应该是比较乐观的一派。新科技会带走一部分工作,但也会创造一些新的职业。比如,120年前有了车之后,我们看到养马的人不再养马了,他们变成了汽车工厂的工人。大家会问未来工作从哪儿来呢?我也没有办法告诉大家一个答案,就像早上科学家讲到的我们不知道知识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是我们觉得未来一定会有知识创造新的就业。”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所有的技术都会使岗位流失,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自动化会让很多岗位消失,每三个月就有20%的岗位因为自动化消失了,所以科技肯定会让岗位消失的,这个是毫无疑问。除了重复劳动的工作岗位外,服务业也会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论坛上提到,中国有5-6%人在从事服务业,美国有80%劳动力在服务业劳动的,所以服务业肯定是受到自动化的良性影响。在中国,40%的劳动力是在工业就业,这个效率是比较低,在美国工业的劳动力占比是12%,所以我们认为自动化肯定会让一些低效岗位消失,会创造一些高效的岗位。

但科技是否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答案又是肯定的。问题应该是,科技是否现在会创造新的岗位,我们如何来培训就业团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动化的时代。现在我们在大学当中肯定是向这个方向转移。

实际上,更早之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威胁就业,但肯尼迪认为:如果人类有能力发展开发出机器,机器抢走人类的工作,那我们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如果你想要有工作,一定会有的,就是不断去学习一系列技能,不要只做一件事情,而且要终身学习,工作了以后要持续学习,新的就业一定会出现,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然而人却可以做到。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还说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在论坛上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近代人类历史上,哪一个时期经历了因为创新而产生的岗位流失或,哪一个时期经历了最大的就业岗位变革?答案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就业岗位变革。因为在80年代之前,70%都是务农的人,但在2010年只有15%是务农人口了,可以看到65%人口是失业了,为什么呢?因为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造成了他们的失业,但这是坏事吗?不是坏事,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失业,至少在未来40年是不需要什么担心。

保持学习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又该如何培训劳动力?如何通过学习让自己价值升值,不会被机器取代?

“关于自动化时代如何培训劳动力?这个跟行为经济学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到人力资本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市场,整个行业经历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应该想一想如何调整人力资本的策略。首先我们要去调整我们的人力资本的框架,我们要培养一些综合性的素质人才,让他们有不同的劳动技能。然后让一些比较新兴产业能够吸引到人才,让人才能够被吸引到这些新兴行业当中去学习,进行培训。”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论坛上提到。

同事 ,他表示,未来,我们不能够完全指望大学培养完全对口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要确保人们是可以自学的,让他们可以不断随着科技和行业发展,不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我们要有自主学习精神,不是说我们处于被动,被迫无奈才去学习,才去转型。

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戴维齐尔伯曼也认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的观点。他说:“我们如果要打败AI或者机器人,我们必须要不断的保持自主学习。我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35年前我第三次来中国,几年前又来了一次中国,我发现中国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跟我30年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生活质量是大幅上升的。我10年前和现在去非洲,我发现非洲职业或者是就业类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职业或者是就业岗位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有很多的创新出现了,这些创新创造出新岗位、新技能等等,我们可以看一下,创新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的世界变的更好。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创新,这样颠覆性的发展。现在从统计学上来讲,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肯定是比之前好很多很多,我觉得这也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经历了很多创新和变革。改革或者是变革也会带来很多新岗位,也会让很多旧岗位消失,我觉得政府需要做一些应变的对策。”

那么政府可以做哪些举措来帮助那些工作会被替代的人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要追赶趋势,追赶技术应该是人类自己,政府要提供一些额外的激励鼓励,而不是说政府完全不管。其实政府特别应该给人们这种激励,因为进行终身学习的最好渠道是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在大学。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一个企业工作,其实他可以在岗位上不断学习。”

现实的情况是,部分公司通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培训了一个人,结果这个人被其他公司挖走了。这样就会让这些企业他们不太愿意花大力气培训这些人。那么,问题就变成如何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给员工做适度的培训?他认为,应该在这个人所在的工作范围内,在这个企业的层级上进行培训。

“我在新加坡看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每一个劳工他们都有一个培训账户,他们这种激励是在地方政府层级推进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劳工有一个账户,在账户中放进相当于500美元的新加坡币,然后用这些钱可以让企业给这些劳工进行培训。这就相当于政府批准企业内部进行培训,劳工可以选择在哪里去培训。这就是一种激励,可以鼓励人们终身学习。我认为大学并不如企业更适合这种培训,就是这个原因。”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