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法律依据。而在之前,深圳市罗湖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雨活动正式落幕,1000万元的红包雨最终由47573人成功领取,此举也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首次大规模向公众开放。
事实上,无论是法律法规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数字货币正日益走进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一全新货币形式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支付方式,更将是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随之进入数字货币领域。在政策利好以及庞大需求的驱动下,一批新锐数字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用户的青睐,这其中便包括“海倍”(SST)数字货币。
银行发行和担保更有保障
据了解,作为一家由银行直接发行和提供担保的数字货币,SST从诞生之初便拥有了比其他数字货币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以及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投资者的资产将信托于SST数字货币所属的银行,通过脱机存储、多重加密等举措,为用户的资产安全提供多重保障。另一方面,依循严格的KYC及依托银行的资源及渠道优势,实现合法合规营运的目标。同时借助自有的SeaShell数字货币交易所,使SST币不仅实现了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对接,亦借着上述的优势,构建了不同于现存交易所的丰富金融生态,从而得以带给投资者更好的体验以及更佳的收益。
对于SeaShell交易所来说,金融生态的构建应该是真实可触的,因此该交易所独辟蹊径地采用了金融卡这一更具“质感”的载体。根据等级的不同,SeaShell金融卡分别代表着从1000至30000枚SST币的质押标准,而当用户使用SeaShell金融卡消费时,将享受到多重的回馈。这里面,不仅有消费金额最高5%的数字货币回馈,还包括Spotify、Netflix、Amazon Prime、Starbucks以及Airbnb等知名品牌的回馈奖励,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回馈措施即便在整个数字货币领域依然具有十足的竞争力。
打造丰富多彩的DeFi生态
以金融卡为载体,SeaShell交易所还将自己所打造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形象化、并以更为丰富多彩的方式落地。在这个被称为“DeFi”的生态体系中,投资者将充分能感受到SeaShell交易所的“硬核”:由治理(GOVERNANCE)、 点对点交换协议(SWAP) 、金融(FINANCE)、质押(STAKING)等4大系统所构成的这一庞大体系,完整地涵盖了数字货币投资、交易、消费的全流程,同时可基于新一代的区块链协议,提供跨链支持,切实地带给投资者一站式的便利和增值服务。
治理(GOVERNANCE),这一看来高大上的概念,却在DeFi生态中的门槛被大幅拉低:投资者仅需持有1枚SST币便可参与平台管理,若持有量达到30万枚则可向社区提案,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诉求。除此之外,如果投资者向SeaShell交易所注入资产,也就是为DeFi生态提供流动性的话,就可以享受到0.3%的交易手续费回馈,而这也正是点对点交换协议(SWAP)的核心内容所在。至于金融(FINANCE)方面,目前主要体现于刷SeaShell的形式上,通过自主研发的”sTokens”技术来驱动借贷体系,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作为DeFi生态中的最后一环,质押(STAKING)系统也同样极具吸引力。在为期4年的时间里,SeaShell交易所官方每天将提供20000枚SST币作为质押奖励。4年期满之后,奖励形式将变换为享受交易手续费。换而言之,只要投资者长期活跃在DeFi生态中,那么他从中享受到收益和奖励将是持续不断的,相信任何一名理性的投资者对此都无法拒绝,而这也同样是SST币能吸引无数投资者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