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CPI环比回落0.3%,同比上涨0.5%,同比涨幅较上月大幅回落1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PPI同比下降2.1%,环比由上月微涨转为持平,也略弱于市场预期。
分析认为,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减少以及猪肉价格由升转降的影响。PPI数据表明,在国内生产持续恢复的情况下,供给保障仍略强于需求。此外,食品价格回落推动生活资料价格由升转降也对PPI跌幅收窄造成阻碍。
CPI同比涨幅42个月内首次跌入1%以内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0.5%,较9月下降1.2个百分点。这一数值为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继上个月CPI出现18个月来首次跌入2%以下后,本月则为42个月以来首次跌入1%以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减少以及猪肉价格由升转降的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持平。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除了猪肉价格同比在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下降2.8%以外,鲜菜、牛肉和羊肉价格涨幅分别回落0.5、2.0和1.8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降幅分别扩大0.6、4.1和1.8个百分点。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应习文认为, 2019年以来的超强“猪周期”进入后半段,猪肉价格连续回落,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推动CPI同比连续大幅回落。同时,今年新冠疫情对总需求形成了明显影响,核心CPI比去年年底的预估值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此外,夏季洪涝灾害、台风、双节等短期支撑物价的因素出现了明显消退。
统计局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这是连续第四个月保持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