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的小冰,又以独立的身份与微软宣布了合作。
11 月 24 日上午,微软中国与小冰公司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面向广大 ToB 重点行业客户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 + 云计算商业化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小冰的新一轮融资也宣告结束,在 Pre A 轮融资中,两个领投方分别为北极光创投和网易集团。
「从微软小冰到微软与小冰的变化,就像在成年人庇护下的孩子,成长为独立成年人开始自己的打拼。今天我们达成的合作又可以说是『成年人之间的合作』,」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说道。「我们希望能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给不同垂直领域,每个解决方案都要有切实的落地。今天推出的首批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李笛在微软与小冰的联合发布会上。
首批微软和小冰联合推出的解决方案覆盖人工智能金融、智能驾驶及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等三个垂直领域。未来随着合作的加深,两家还将一起拓展更多垂直领域。
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里,小冰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第一的金融文本摘要生成平台。自 2017 年 11 月起,小冰与万得资讯、华尔街见闻等国内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为其用户提供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上市公告文本摘要。上述服务覆盖全部 26 类金融类别,服务对象包括国内 90% 以上的金融机构交易员及 40% 以上的个人金融交易者。
小冰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可以有效保证金融信息服务的稳定性、准确性及时效性,弥合投资机构、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
小冰在进入金融摘要服务的时候,从万得了解到的情况是需要为股票市场的从业者提供 26 类企业上市公告,在每天早上 10 点钟的时候,最多会有 100 家企业同时发布公告,每个公告有 100 多页。这样的任务是人类团队几乎无法胜任的。
「基于金融服务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我们又建立了庞大的事理知识图谱,向上发展提供金融风控服务,向下发展推出了很多金融节目,」李笛说道。「我们在某个领域聚焦于关键岗位,先实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后以这个基础向其他方向延展,我们说做的并不是简单的通过 AI 技术实现减员增效。」
小冰在做 to B 到 to C 的「穿透」:这家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最终会证明所有 to b 解决方案,大多数会落在 to c 的实践环境中。小冰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包含 to b 和 to c,可以更好地帮助合作者进行升级。
在活动中,沈向洋还宣布小冰刚刚中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项目。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冰成为了华人运通、北汽等汽车品牌的深度共创合作伙伴,将从前装设计阶段开始,与汽车厂商共同打造虚拟出行伙伴,在实现全车级语音控制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自然而富有情感的互动。在不远的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车载智能助手不仅仅是一位高效的助手,更是一位知冷暖、懂悲欢的亲密出行伙伴,为用户带来更美好温暖的出行体验,助力汽车厂商向智能化时代跃迁。
小冰是人工智能创造领域的先行者,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优秀的人类创造者的能力,进行基于文本、声音和视觉的内容生成,并倡导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高度定制化内容的供需矛盾。在视觉内容生成领域,小冰的设计能力已在工业设计、数字印刷图案设计、纺织服装面料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落地,旨在协助各领域改善设计方面的短缺。
目前,小冰能够稳定设计三十余种主流风格,并实现按需创作,其图案的设计多样性达到 10 的 26 次方。多条面向量产化的生产线已实现产业化贯通,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共同推出的人工智能纺织服装图案设计平台已投入生产。
独立与转向,背后是小冰创始团队对于进一步实现本土化的思考。「在微软和小冰公司里,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就是本地创新,即使是微软最了不起的技术也要与本地相结合,」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表示。「本地创新的意义还在于有针对性地提升用户体验,贴近用户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自 2013 年提出以来,小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覆盖完整人机交互过程的人工智能交互基础框架,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和跨平台部署解决方案,相关领先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领域。
自 7 月 13 日宣布从微软分拆后独立以来,小冰的各项业务持续发展,其产品被认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成熟和应用范围最广的智能交互框架,其交互量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交互总量的 60%。在全球多个国家,小冰单一品牌已经覆盖了 6.6 亿在线用户、4.5 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 9 亿内容观众。
在沈向洋看来,小冰是人工智能大时代下的小时代:「我对自己的团队觉得很自豪,小冰提出的多项技术是引领全球行业潮流的,如开放式对话 AI、全双工语音、人工智能创造等新技术。很多国内的同行都是以小冰作为对标的。」
面对未来,小冰面临的不仅是未知的风险,更多的还有机遇。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小冰的 AI 车载体验是否就是智能驾驶舱的最终答案,我们只知道之前我们就认为智能中控是最终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李笛说道。「我们也不清楚今天小冰人与 AI 协同工作的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只知道人工智能一定要以现在单纯的以成本为主要的方向,肯定不是这样的方向,一定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