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为何"渐进式" 渐进式延迟退休又该如何稳妥推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怎么理解其政策背景和实施意义,会造成怎样的社会影响、又该如何稳妥推进?

从人口经济学来说,退休政策特别是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这是延迟退休的自然条件。预计2025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0岁,将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二是受教育水平提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35年将到达12.3年,若退休年龄保持不变就意味着劳动者工作年限的缩短,不利于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利用。三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威胁。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现行制度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收不抵支、2036年结余耗尽。可见,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甚至将对养老保障体系造成重大冲击。

实施“延迟退休”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深度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是我国面临新的国内挑战。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同时,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690,属于低少子化。可以说,在我国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不断加剧将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这将直接造成人均负担不断加重。加快制定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同时不断提高女性退休年龄,与男性逐步趋同,更有助于应对当前养老保障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