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州国际立异节时代,位于河汉北路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河汉基地特别热烈。国表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创业企业、孵化园区、创投契构、双创办事机构的代表集聚在这个广州国际立异节的“新主场”,分享国际科技立异前沿思惟,促进立异要素国际交换合作。
跟着2020广州国际立异节的揭幕,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河汉基地正式开业,这里前身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河汉科贸园,是广州软件和信息技巧家当的发源地。经由近两年时光的筹建,旧楼华丽变身,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为企业供给全方位立异创业办事体系。
两层楼曾经集合了200多家科技开辟公司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河汉基地位于广州市河汉北路882-894号河汉科贸园,这片区曾经是全国有名的“五山科技街”。“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上世纪90年代,这句话风靡了全部科技界。
时隔多年,河汉科技园党委书记詹延遵依然记得五山科技街建成时的盛况。30年前,五山科技街内建筑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的三栋两层的楼房里集合了200多家科技开辟公司,形成了专业电子电脑市场。当时,很多中国企业都走的是“贸工技”的门路,即先经由过程贸易赚得“第一桶金”,再进行新技巧和产品的开辟。这里出生了以佳都为代表的一大年夜批“贸工技”的企业。
跟着电子信息家当的崛起,这里一跃成为华南地区最具人气的电脑城。企业成长到必定范围后,之后连绵至汇聚了浩瀚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科韵路,再到如今崛起的“新秀”河汉聪明城……可以说,五山科技街是广州科创的“原点”。
打造立异创业办事体系的“河汉模式”
2018年,根据广州市当局工作安排,河汉区和市科学技巧局在原河汉科贸园合作共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河汉基地,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本办事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立异办事枢纽,摸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州经验”和“河汉模式”。
经由近两年时光的筹建,曾经的老楼迎来华丽回身。一楼的办事大年夜厅涵盖科技办事、常识产权、高企办事等营业;走到基地二楼的展示厅,各类前沿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科技成果孵化器、科技成果洽商室等一应俱全……记者懂得到,基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打造了科技成果办事、展示、宣布、交易、转化五大年夜功能平台,供给技偶合同挂号、科技信贷、孵化器认定、高新技巧企业受理、科技成果评价等全方位办事。
据河汉基地运营负责人丁瑶泄漏,截至今朝,河汉基地引进了广州科技金融集团、大年夜湾区科技立异办事中间、IDG Asia广州孵化中间、广州国际合作交换中间等国表里有名办事机构;举办技巧对接、学术论坛、培训交换等专业活动20余场;征集到科技成果2000多个,收到申请入驻企业100多家。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河汉基地将为企业供给“五个找”的全方位立异创业办事体系。经由过程校企结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公共技巧办事平台等模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赞助企业“找技巧”;开展广州创投周、科技金融活动周、投贷联动纵贯车等系列活动,赞助企业“找资金”;举办中国立异创业成果交易会、CEO资本对接会、广深企业家连线等系列活动,赞助企业“找市场”;开展中国海外人才交换大年夜会、大年夜湾区科创私董会、校企100等系列活动,赞助企业“找人才”;深刻实施“河汉优创”筹划,搭建用地供需对接平台,供给跨越130万平方米的立异孵化空间,赞助企业“找场地”。
六大年夜高校、科研机构做“立异大年夜脑”
邻接五山石牌科教区核心肠带,丰富的科教资本是河汉基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20广州国际立异节揭幕式上,河汉区当局与华南理工大年夜学、暨南大年夜学、华南农业大年夜学、华南师范大年夜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农科院六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计谋合作框架协定》,为河汉基地肯定了首批“立异大年夜脑”。
据懂得,合作协定重要内容包含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河汉转化与家当化、深化产教融合与立异创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两边将合作大年夜力扶植河汉基地,推动立异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进步泉源立异、技巧立异的辐射带动力。
政策加持,孵化“硬科技”企业
针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办事机构等不合主体,河汉基地从办公场地房钱补贴、活动场地房钱补贴、绩效考察嘉奖、引荐嘉奖、产学研嘉奖五个方面予以支撑。
比如,在支撑产学研合作方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河汉转化,每推荐一家技巧或资金入股的立异企业入驻基地,赐与5万元嘉奖,每年不跨越100万元。辖内企业与国表里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的,可获得项目金额的10%的支撑。对获得100万元创投或高校、科研机构入股,以及中国立异创业大年夜赛市级以上奖项的立异企业,河汉基地将赐与不跨越300平方米办公场地3年全额房钱补贴。
据介绍,与基地邻接的河汉科技东街,已纳入改革晋升筹划,将重点成长数字经济、软件业、人工智能、大年夜数据等新兴家当,与周边大年夜学科技园连片成长,承接河汉基地转化孵化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练习生 李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