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的三道红线让每一家房企都勒紧了钱包过日子。在大规模的融资需求被积压后,试图找准发债窗口的房企们在2021年开年集中释放。
在不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碧桂园、旭辉、世茂、新城等头部房企都先后发行了一批美元债,合计融资规模超过70亿美元。
在这股美元债浪潮中,一种比较小众的美元计息票据也迎来了春天。
在2021年的1月份期间,建业地产、当代置业、禹洲集团、正荣地产发行了合计14.75亿美元的绿色票据。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不仅仅是1月份,近半年来,不少房企都连续发行了两笔的美元绿色票据,但其中可以发现在2020年8月份末“三条红线”发布后有长达2个月的空档期。
换而言之,纵使是绿色票据,其仍没有跳出有息债务与金融的范畴,其仅仅作为一种特殊票据发行,所依照的根本依旧是金融政策、客观市场与企业自身的素质。
在绿色票据不断走红的背后,是房企们逐渐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要求,一直走在绿色地产前列的朗诗地产、金茂、当代置业等都在近年发布了新一代绿色科技建筑产品,如万科、碧桂园、保利等头部企业也把绿色建筑列为了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曾表示,可持续金融和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要素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趋势,渐渐从一个新兴机会演化成市场的投融资主题。不少金融机构已下定决心,成立专责部门或小组发展可持续金融业务。
低息的美好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
事实上,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造属于较晚开始启动的国家,直到2019年末绿色贷款方突破10万亿元。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2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4%,余额占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4%。
目前,银行是国内推广和使用绿色金融的主力军。例如,汇丰集团承诺在2025年底前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发展融资和投资。
有国内金融市场资深学者对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绿色票据之于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比同类普通票据更低的成本。
正荣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陈伟健在2020年中就曾表示,集团已经拿到绿色框架的认可,已经具备发行绿色债券的平台和资源。其后在11月发行了第一笔绿色美元票据,规模2亿美元,利率5.95%,于2021年到期。
正荣称,此次发行的绿色美元优先票据获得逾11倍超额认购,并将投入资金支持产品创新设计,务求达到对材料、能源、空间等的有效利用,并从源头着手保护环境。
随后,尝到甜头的正荣在今年年初融资市场又一次打开后,发行了一笔期限更长的票据,规模4亿美元,2026年到期,年息6.63%。
横向对比正荣2020年所发行的相近年限普通美元票据,于9月份发行了一期3.5亿美元2025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年利率7.35%;在5月份,发行了2亿美元2024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年息8.35%。
正荣的融资成本已经随着近些年增速的放缓逐渐回落,绿色票据对于其的改变并不是改头换面般的影响,而对于深陷债务和融资压力的当代置业来说,绿色票据的普及是其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
从2019年开始,当代置业便几乎暂停了普通美元票据的发行,仅仅发行“绿色”框架下的美元票据。于2019年初连续发行了两次高达15.5%的2年期票据后,在2020年初发行了一笔2年期的绿色票据,规模2.5亿美元,利率降低至9.8%。
绿色的代价
绿色债券的期望年限更长、成本更低、潜在投资者的范围更广,拥有众多优势的绿色票据在发行门槛上并不高,更多的是在资金用途上加以限制。
在2018年6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绿色债券原则》(2018)(Green Bond Principles),须将资金用于五大关键环境问题(减缓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预防和控制)。
以正荣发行的绿色票据为例,其投资项目范畴涵盖绿色建筑、能源效益、可再生能源、预防及管理污染物及可持续用水管理。
但他同时也表示,动用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再次拨付现有债项,公司或会因应不断变化的市况调整计划,并重新分配所得款项净额的用途。
如何在资金用途上对房企加以规范和约束是资本市场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国内现在并没有完整的一套法律法规在绿色票据的发行上做出规定,而极低的发债门槛正是为了适应如今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地球的环境与资源,但宽进严出或许才是正道。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表文章表示,绿色票据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明确的绿色票据标准,并尝试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定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化市场。
在乐施会及低碳亚洲在2020年8月份共同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环球投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下,目前绿色债券呈指数式增长,愈来愈多投资者认为绿色债券是较稳健的避险投资。
与此同时,其也透露了发行商对于信息披露的匮乏性,每4个绿色债券发行商中,只有一个公布其评估环境影响的方法,只有少于十分一的发行商解释他们如何应对其投资项目带来的环境风险。
该机构认为绿色债券应提升其环境及社会风险的回报。
在过去,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主义式的体现,这种追求往往不能被量化,更多的体现在企业文化与品牌价值中。
如今,绿色金融的普及让这种隐形资产得以用具体的数字显示,就愈发吸引着房企们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