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注册制影响,正蕴含更深层次变化的IPO市场,中小券商原有的投行业务“打法”被迫要随之改变。
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谓是IPO市场的丰收大年。据普华永道统计数据,全年A股市场共有395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融资总额为4719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融资额的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
其中,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更是成果丰厚,2020年145家企业在科创板实现了上市,107家企业登陆创业板,合计占到了全市场首发上市数量的64%。而在2020年A股IPO融资额前十大个股中,科创板就独占7家,注册制带给IPO市场的冲击可见一斑。
而在新股上市高歌猛进之时,市场更深层次的变化也在发生。近期就有业内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资金有青睐和拥抱大市值公司的趋势,“小票、发展潜力一般的票,吸引力不够,销售难度加大”。
而在头部券商挤压之下,投行股权业务围绕小市值企业展开的国内中小券商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注册制下新股定价下行或者说分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小券商手里的票没那么优质,可能未来要担心的不止是承销费的问题了,能不能成功发行都要打个问号。”有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