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缩减、中国加速 星巴克的“主心骨”正在改变

星巴克(需求面积:150-350平方米)的第一市场在美国,其次才是中国。但从这两年来看,中国市场慢慢变成了星巴克的“主心骨”,尤其是受2020年疫情影响,星巴克更是将中国视为“救命稻草”。

最新消息显示,星巴克公布了202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该财季,实现营收67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69.20亿美元。其美国同店销售下降5%;中国同店销售增长5%,是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同时,星巴克还预计,第二财季美国同店销售将增长5%至10%,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则预计增长近一倍。

疫情仍未完全消散,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已成功转为正增长,而美国同店销售仍在负增长。加之星巴克对其第二财季的预计,中国部分远远胜过美国部分。

此前,2020年6月,星巴克表示,未来18个月将关闭美洲地区近400家门店;11月,星巴克宣布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再度关闭200家门店,以削减运营成本;近日又有消息传出,根据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帖子,星巴克关闭了纽约市的多家门店。

美国等地,作为星巴克的大本营,迎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中国这边,虽然经历了部分门店的临时关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星巴克的开店步伐。

星巴克2020财年第四财季(截至9月27日)业绩显示,在第四财季,其全球净增门店480家,其中在中国净增门店259家,截至2020年9月底,星巴克的中国门店总数已达到4706家。

毫不掩饰的占领野心,并未放缓的扩张速度,星巴克于1999年进入中国之后,经历长达九年的亏损,当其在中国咖啡市场独树一帜,成功培养一大批消费者的咖啡习惯之时,却也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一方面,为自己打造的高端壁垒所困。星巴克门店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定位高端、精品,均价25元以上,这就意味着其消费群体及消费场景会受到限制,也注定很难向三线等城市下沉。

另一方面,面对麦咖啡的25亿加码,瑞幸、三顿半的兴起,甚至喜茶、奈雪的茶、农夫山泉、中石化的插足,星巴克早已感受到危机。

其中,以瑞幸咖啡为例,在门店数量上,它一度超过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虽然经历了“财务造假”风波,但这家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咖啡品牌,并没有“死去”,依然在进行战略调整。

2020年1月以来,瑞幸咖啡先是发布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宣布重新开放加盟,并强调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加盟费;后又在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FORM 6-K文件中宣布,将实施“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向员工和董事提供股权来留住、吸引和激励他们。

对手们一直在摩拳擦掌,中国的咖啡赛道也没有因为疫情而表现黯淡。

相反,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1万亿元。

此时,在中国驻扎二十多年之久,甚至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开荒者,星巴克一定不会缩减其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所以,“开店”还会是星巴克走的一条路。只是,开在哪里,开出怎样的店,更为重要。

笔者注意到,2019年,星巴克中国进行了一期重要的业务调整,将中国业务重组为两个单元:星巴克零售和数字创新。同时,在2019年推出了移动点单服务“啡快”,并在2020年7月将“啡快”全面接入淘宝、支付宝等阿里商业系统。

此外,星巴克还在2020年4月宣布,牵手红杉中国开展战略投资,在新生代餐饮和零售科技方面进行商业合作,加速星巴克中国的数字化创新步伐。

“拥抱数字化,打造新零售”,就是星巴克在中国找到的一条突破之路,而这恰恰是中国零售业当下呈现的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