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 借壳上市大幅减少

1月24日,深交所披露了2020年深市并购重组市场情况。数据显示,去年深市完成收购事项665家次,同比增长10%,交易金额3,011亿元,同比增长5%。借壳上市数量相对往年锐减,重组上市交易仅实施5单。而根据之前证监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仅有6家公司完成借壳上市,这也意味着上交所去年借壳上市公司只有1家。

2020年借壳上市公司只有6家,这与2020年的IPO公司数量396家相比,无疑是降到了冰点,也正好是IPO公司数量的“零头”。实际上,借壳上市曾经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借壳上市的高峰出现在2015年,当年借壳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家,而当年IPO公司数量为220家,占比达到了15.45%。即便是近年借壳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2019年,借壳上市公司数量也有9家。而2020年6家公司完成借壳上市,较上一年又减少了33.33%。与2020年IPO公司的数量相比,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注册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本来借壳上市的门槛就不低,根据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企业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而且当时还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既然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作为企业来说,当然更愿意选择IPO上市。

那么,当时企业又为什么愿意选择借壳上市呢?究其原因在于IPO上市,企业排队时间太长。几百家企业IPO排队,仅排队的时间都得在两年以上。也正因如此,有的企业想尽早上市,也就只好选择借壳上市这条路了。如果能够不排队,或者排队的时间很短,谁还愿意特意去找一个沉重的“壳”放到背上来上市呢?

而注册制改革就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便利选择。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推出。而注册制改革就在科创板拉开了序幕。注册制改革,不仅加快了企业IPO的审核步伐,从而大大地缩短了企业IPO的排队时间,而且注册制改革还增加了对IPO公司的包容性,放宽甚至降低了企业IPO的门槛,如亏损企业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IPO上市。可以说,注册制下的IPO门槛甚至还低于借壳上市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IPO上市,自然也就不会选择借壳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