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围绕征信出手频频,先是处罚违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后是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随着征信行业逐渐规范,持牌经营的要求被提上日程,监管将会整合更多数据,通过征信约束恶意逃废债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失信可能只是无法坐飞机高铁、进行高档消费,未来甚至可能无法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甚至会影响就业。可以预见的是,逃废债后的日子将愈发艰难。
征信监管收紧,逃废债再难一躲了之
征信是老虎,厉害靠爪牙。原来逃债者之所以猖狂,主要是因为上征信难,借钱不还短时间还上不了征信,且征信机构极少,只有央行的征信中心。后来,民营征信应运而生,以百行征信为首的民营征信与来自官方的征信形成有效补充。与此同时,信贷市场爆发式增长,鱼龙混杂之下,这才让老赖有了浑水摸鱼之机。随着征信业顶层制度的不断完善,原来只被少数人知道的恶意逃债者,将会“一朝成名”、处处受限。
目前,监管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老虎不发威”的局面了——征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拉开大幕。随着此次《办法》的发布,征信机构持牌经营将成为主旋律。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央行将会继续完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所有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用于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信息服务,全部纳入征信监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称,很多征信机构还没有纳入体系,不能使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相当于聚合这部分社会资源,促使征信服务机构提供多维度个人信用评分制度,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办法》明确规定,信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和企业的身份、地址、交通、通信、债务、财产、支付、消费、生产经营、履行法定义务等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形成的分析、评价类信息。不止债务属于征信范畴,连消费也都被纳入征信范畴,甚至连基于这些信息的评价都被纳入。未来,征信可能会以评分的形式来体现。只是,现有互联网巨头的信用评分业务并未持牌,一旦持牌征信服务普及化,征信将成为所有恶意逃债者头上的一把刀,逃废债再难一躲了之。
征信收紧是大势所趋,老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之所以加强征信监管,是期望将监管环节前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完善征信配套法规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对信用评级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依法严惩。而且,随着金融持牌经营成为大势所趋,失信成本在系统性地被提升,过去逃废债还不影响征信的侥幸时代逐步落幕。
更重要的是,随着征信数据的不断扩容和与数据孤岛的打通,失信成本将会大幅上升。现在恶意逃债者可能只是不能坐高铁、飞机,未来,随着征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征信将成为人的第二张经济“身份证”与人品“健康码”,一旦失信,处处受限,更别提就业和创业了。而恶意逃债者除了坑自己,更可能牵连到家人,子女就学等将由此受到影响。
以征信为代表的数据治理、数据规范是未来大势所趋。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指出,征信业属于金融业范畴,而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加强对数据、对信息的防护。在苏筱芮看来,《办法》的颁布也有助于完善数据规范与数据治理,能够为后续数据确权乃至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失信成本的提高是普惠金融发展后的必然逻辑。对于恶意逃债者而言,逃废债是用一时的侥幸,换来一世的不幸,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从源头降低逃废债的风险,借助涵盖从贷前评估到贷后管理的金融科技手段去识别防范、及时处置和应对恶意逃债的行为显得尤为关键。以金融科技老兵中腾信为例,多年深耕信贷实践,通过海量数据处理结合实践经验推动建模,帮助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严谨把控,保证资金安全,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的效率。
监管已经开始着手整治金融行业内长久以来存在的失信问题,肃清行业风气。在此背景下,中腾信将继续以科技助力金融机构,提升贷前贷后的安全性,打击失信行为,为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