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基金融研究院:聚焦省十四五规划:豫中医药产业走出“岐黄之路”

“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指示精神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目标。

疫情对各类防治类药物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河南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能否趁此机遇整合现有中医药资源,在“十四五”规划中,竖起“豫药振兴”的大旗,让河南中医药产业走出“岐黄之路”?

一、中医药产业之于河南发展的重要性

河南省应抓紧扶持省内中药企业的发展,实施“豫药振兴”战略。其原因有三。

中医药独特的优点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相比于西药具有取材天然,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点,特别是针对在此次疫情过程中治愈出院的患者。要知道无论是去年的武汉还是今年的石家庄,每一只援助医疗队中都会配有一定比例的中医。

而根据目前公布的科研数据来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有中药的成分,特别是治愈出院的患者均患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都需要中药的他调理,因此中医药的治理可谓贯彻整个过程。

中医药产业有着融合三产的经济属性

中药材从最初的种植和采摘属于第一产业,再到中医药的制作过程属于第二产业,以及中医的运输和医疗应用属于第三产业,如此三位一体的经济属性势必会成为河南加入“内循环”最有效的产业之一。

而且发展中医药产业可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这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河南省对于发展中药产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境内实现公路和铁路运输全覆盖。其次,境内有太行山山脉和伏牛山山脉,天然拥有适合中药材种植的生长的自然环境,最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保证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发展种植经济作物,其境内拥有一亿人口,具有一定的人口红利且消费市场巨大。

二、发展中医药产业,时不我待

1.昔日风光不再

中原制药厂,曾被誉为中国制药的“航母”早已落寞;辅仁药业旗下的开封制药厂也陷入沼泽。还有其他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小药厂,也都黯淡时光。究其原因:第一,河南药企创新能力弱,药品结构不合理;第二,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缺乏核心竞争力。

2.外阜涨势如潮

这些年,很多省份都涌现初地方龙头药企,比如云南的云药,贵州贵药,江西的江中、汇仁、三九,哈尔滨的哈药,海南的“葫芦娃”更是有孩子的家庭都听说过的品牌。

3.潜龙有望出现

最近几年位于洛阳的民生药业集团在嵩县投建了“民生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城”,规划为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研发中心和千亿级的生产基地。产业园已在争取联合一批一流大学合作成立“民生医药生物技术学院”。

三、对“豫药振兴”的断想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医中药的源点与主干,具有得天独厚的药理、药业和药文化的资源,她每一寸土地都是健康文化及中医药产业成长的沃土。如做到以下几点,势必会对河南的发展增砖添瓦。

1、建议将“豫药振兴”作为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组建领导专班

将“豫药振兴”写入河南省“十四五”发展战略,由河南省委省政府组成工作小组统筹管理全省范围内医药类企业,各市级领导负责牵头和协调下属各部门,建立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

这不仅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河南省发展大健康产业并把它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

2、三位一体同发力,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规模经济

由省政府牵头,对河南省现有的包括民生、景华、九州等在内的各类相关医药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确定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并给与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资本、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类药企之间的产业承接,有效的降低成本并形成规模经济。

3、三点驱动促发展,形成千亿级别的中药产业集群

在当前“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通过中医药的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了农村第一产业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推动第二产业集群化联动式发展,加速第三产业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行业品牌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在未来五到十年构建中药→民生→健康→农业的医药健康闭环生态系统,打造千亿级别新型医药服务商平台,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让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4、三级协同全覆盖,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助力精准扶贫

发展中医药产业可以很好的与河南广大的农业农村农民深度衔接,推动精准扶贫及创造农村就业,为河南的脱贫攻坚开创了新天地,开辟了新路径,为大健康产业成为河南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效补充和支撑。

应抓紧加强省市县、市县乡、县乡村、乡村组三级协调机制,能够将相关政策直接对应到农户,鼓励药农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中草药种植或自主创业,普及更为科学的种植方法,着力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河南省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成为河南振兴的路线图,愿河南省中医药产业成为河南振兴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