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所国内外高校为何“扎堆”重庆两江新区

三十所国表里高校为何“扎堆”重庆两江新区

《光亮日报》( 2021年02月03日 09版)

晨雾 / 转帖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2019年12月,许廷发传授走出北京理工大年夜学的校园,来到位于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的北京理工大年夜学重庆立异中间,担负智能化和大年夜数据平台技巧实验室主任。那时刻,无论是北理工重庆立异中间,照样许廷发将方法衔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都“还只是一个纸上的筹划”。

一年今后的2020岁尾,北理工重庆立异中间已拥有220余名高层次人才,在5个范畴组建了院士工作室,推动了汽车雷达、三峡库区边坡灾害监测等10余项科研成果的转化。许廷发组建的智能化和大年夜数据技巧科研团队,吸引了27名来自国表里的尖端人才,研制出了国表里首款“计算成像器件”和拥有19项创造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的高光谱计算光学成像设备。这套设备拥有自立研制的核心器件,标记住我国具备了高端高光谱成像设备的研制才能。许廷发领衔的科研团队也因为解决了这个“卡脖子”的难题,被评为重庆英才科技立异创业示范团队。

像北理工重庆立异中间一样,西北工业大年夜学重庆科创中间、华东师范大年夜学重庆研究院等高校设立在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的研发机构,都在较短的时光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目标。2020年,又有上海交通大年夜学、哈尔滨工业大年夜学、中国药科大年夜学等13所全国有名高校在此设立研发机构,使“扎堆”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的国表里高校达到了30所。2021年1月22日,新加坡国立大年夜学重庆研究院国际科技家傍边心在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投入运营,研究院助理院长徐晴吉表示,国际科技家傍边心将充分应用国际科技资本优势、中国与东南亚市场的双向通道优势,为科研团队和始创项目供给国际化、体系性、高附加值的办事。

“这么多高校在这里设立研发机构,一方面解释如今高校都重视拓展学科构造、加快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解释重庆家当基本雄厚,这里的立异和成长情况与高校需求高度契合。”北理工重庆立异中间常务副主任韩恺说。

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是重庆两江新区经由过程“科创+家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教创产”协同成长的新型立异平台。据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介绍,两江协同立异区包含7个集产、学、研和生活功能于一体的混淆组团,设备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办事体系,打造人文、聪明、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集合地,为各类人才供给包含国际化交往、科技成果转化、医疗教导、生活配套等在内的全方位办事。“两江协同立异区生态用地、产学研用地和生活用地的比例为3:2:1,根本上是‘一半山川一半城’,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家当、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王志杰说,两江新区今朝又在摸索构建由“青少年科创教导-高校新工科教导?国际科创学院-国际科创基地?科创基金”等关键链条构成的明月湖科创体系,以“年青人+新产品+核心技巧”为模式的成长偏向鼓励立异创业创造,让两江新区真正成为年青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处所。

“优美安静的湖光山色让人身心愉悦,是个搞科研的好处所。”上海交大年夜筹划设计研究总院的刘湃,对两江协同立异区的工作情况“一见倾慕”,主动申请到设在这里的研发机构工作。2020年5月,许廷发着手组建北理工重庆立异中间智能化和大年夜数据技巧科研团队时,这里的立异创业和生活情况也是延揽人才的“招牌”之一。

2019年7月,华东师范大年夜学重庆研究院被评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平台”。一年后,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研究院介孔量子材料研发部部长冯光和博士生们推出的纳米介孔量子光催化剂项目,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年夜学生立异创业大年夜赛上海赛区金奖和国度铜奖。获奖后,冯光带领团队在重庆转化介孔量子材料科研成果,开辟了醛除净、祛味灵、除菌宝等空气治理系列产品,承接了挥发性有机物监控及处理一体化智能体系、可见光响应介孔光触媒技巧及污水治理应用等多个重点项目。“重庆正抓紧扶植长江上游重要生态樊篱,我们将持续进行污染水体治理立异技巧研发,助力重庆‘山川之城、美丽之地’扶植。”冯光说。

高校“扎堆”搞研发,在更大年夜的平台上促进了以家当为中间、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立异。2020年6月19日,两江协同立异区举办科技产品云宣布会,入驻两江协同立异区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巧研究院、中科院广州化学西部研究院、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等9个科研院所,展示了水质监测、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无人车等多个家当板块的科技产品。云宣布会停止后,多个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中间杀青了却合开展技巧立异的意向。据王志杰介绍,跟着高校的新体系体例雷达、介孔量子材料、智能超算等研发团队接踵入驻,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对准“科创+家当”加快集合各类立异资本,近几年已成功孵化36家科技立异企业。估计到2022年,入驻重庆两江协同立异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达到50个,集合高科技人才6000人,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0项、申报创造专利400件,助力重庆两江新区扶植全国重要的科技立异和协同立异示范区。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信息来源:2021-02-03 光亮日报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否决原作者的不雅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标,如有侵权请接洽删除。